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80~260min,出血量40~800ml;术后住院时间4~12d;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病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33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集合管癌1例,未分化癌1例.随访6~3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穿刺通道的种植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突变型P53基因(m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P53、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BTCC mP53阳性表达率66%,PCNA阳性表达率76%;10例正常膀胱黏膜mP53和PCNA的表达均为阴性(P<0.05);mP53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m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浸润型肿瘤组、G2和G3级肿瘤组、复发组均较高(P均<0.05).结论 mP53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均增高,二者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与阴茎组织中连接蛋白(Cx43)和eNOS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25只SD大鼠腹腔内注射四氧嘧啶建立DM模型,8周后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筛选出DMED大鼠,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阴茎组织中Cx43和eNOSmRNA表达水平。结果:DM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eNOSmRNA表达(0.155±0.157)与DM组(0.508±0.242)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Cx43mRNA则显著升高(0.993±0.157vs0.545±0.138,P<0.01),二者存在负相关性(r=-0.987)。免疫组化检测也显示DMED组大鼠阴茎组织平滑肌细胞中eNOS蛋白表达减少,而Cx43蛋白水平增多。结论:阴茎组织内eNOS水平下降可能是DM患者发生ED的主要机制之一;同时,Cx43的表达呈代偿性增加,其功能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4.
肾窦内肾盂切开加气压弹道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加气压弹道碎石后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中不阻断肾蒂血流,手术平均时间130min,术中平均出血128ml,术后平均住院12.6天。13例获随访,术后3个月KUB IVP或B超检查见肾内残存结石2例,直径均≤0.8cm。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取石时间短、出血少、取净结石率高、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S398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COX-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PGE2释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NS398浓度增高,PC-3细胞COX-2 mRNA表达和PGE2释放水平呈下调趋势;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0、200μmol/LNS398对PC-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NS398可能通过COX-2依赖性途径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可提高人肾存活率。方法 应用抗CD40L和抗CD25单抗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动态监测36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CD40L^ 细胞和CD25^ 细胞的水平变化。结果 AR组中血CD40L^ 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肾小管坏死组和移植肾功能稳定组(P<0.05),且受感染、缺血性坏死影响小。AR时,CD40L^ 细胞水平显著升高比临床症状和血肌酐变化早2-5天,特异性83.3%,敏感性90.9%。CD25^ 细胞水平升高也比血肌酐提前1-3天出现。结论 动态监测CD40L^ 细胞可早期诊断AR。FCM动态监测外周血CD40L^ 和CD25^ 细胞水平变化既快速又客观。  相似文献   
47.
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的方法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拔管后正常排尿15例,一次性手术治愈占83.33%,最大尿流率(MFR)为(14.8±3.4)ml/s,平均手术时间为(22.7±3.3)min;术后尿道出血4例,占22.22%;0.5年后因尿道狭窄行开放手术3例,占16.67%.结论:在有效地控制治疗适应证的前提下,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3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所有病例经1~6个月B超检查随访,均未见复发。表明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安全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尿液中PCA3和PSA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12月因前列腺疾病住院患者105例,收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初始尿液和外周血标本,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7例、BPH 68例;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尿沉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CA3、PSA mRNA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照. 结果 外周血PCA3的mRNA表达敏感性为48.6%,特异性为100%.尿PCA3评分经ROC曲线分析,ROC- AUC=0.908,以截断值64.6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前列腺癌患者中尿PCA3阳性率为81.1%,BPH患者中尿PCA3阴性率为86.8%.5例血清tPSA<4μ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4例;3例血清tPSA 4 ~ 10 μ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2例;29例血清tPSA>10.μ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24例(82.8%).22例血清tPSA<4μg/L BPH者,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9.4% (20/22);19例血清tPSA 4 ~ 10 μg/L BPH者中,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4.2% (16/19);27例血清tPSA> 10 μg/L BPH者中,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1.5% (22/27).尿PCA3评分、外周血PCA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5%,高于两者单独测定. 结论 外周血中的PCA3 mRNA表达是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尿PCA3评分联合检测外周血中PCA3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5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最常见原因.目前,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主要依赖有创的尿流动力学检查.为了寻找创伤小、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我们通过比较BPH患者前列腺被膜支动脉阻力指数(RI)与尿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旨在确定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在BOO诊断和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