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应用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MN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醋酸...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生血宝合剂对慢性肾脏病3~5期(未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120例,中医诊断为气血两虚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酸亚铁(速力菲)治疗,观察组给予生血宝合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白蛋白(albumin,ALB)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8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Hb疗效水平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C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Scr、ALB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宝合剂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3~5期(未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症状,延缓肾损害进展,服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补肾通淋方治疗反复发作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RU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中老年RUTI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后根据药敏及临床疗效选择敏感抗生素,急性抗感染治疗有效后给予长时程低剂量抑菌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淋方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小便频数,排尿灼热感,小便涩痛,尿急,乏力,腰酸痛,口苦心烦,小腹坠胀)轻重程度及患者6个月内反复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5%,对照组有效率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4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小便频数,排尿灼热感,小便涩痛,尿急,乏力,腰酸痛,口苦心烦,小腹坠胀)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45%)高于观察组(2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补肾通淋方治疗中老年反复发作尿路感染,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尿路感染复发率。  相似文献   
34.
背景: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是一类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常导致移植物丧失功能。目前,强效免疫抑制剂和B淋巴细胞抑制剂的应用使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逆转率明显提高。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 方法:对20例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给予抗胸腺球蛋白、蛋白A免疫吸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蛋白A免疫吸附初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留血标本测定群体反应性抗体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均有效逆转。随访48个月,1例患者在移植后5个月时因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停用免疫抑制剂,继而发生剧烈的急性排斥反应而行移植肾切除,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至随访终点时平均血肌酐浓度为(132.6±44.2)µmol/L。提示,抗胸细胞球蛋白联合蛋白A免疫吸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逆转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并不影响移植肾的预后。  相似文献   
35.
背景: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受者的内分泌和糖类、脂类代谢也发生了变化,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已成为影响患者移植后短期及长期存活率的一项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人肾存活。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郑州人民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18例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肾移植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均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者16例。酮症发生的时间为肾移植后3 d~2.5年。早期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肌肉酸痛、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快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对症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去除诱因以及针对并发症等治疗。 结果与结论:治疗成功13例,人/肾存活良好,成功率72%;3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7%;2例患者救治成功,但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提示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与抗排斥药物及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的严重的肾移植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处理不当易致严重后果,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6.
背景: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是一类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常导致移植物丧失功能。目前,强效免疫抑制剂和B淋巴细胞抑制剂的应用使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逆转率明显提高。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给予抗胸腺球蛋白、蛋白A免疫吸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蛋白A免疫吸附初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留血标本测定群体反应性抗体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均有效逆转。随访48个月,1例患者在移植后5个月时因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停用免疫抑制剂,继而发生剧烈的急性排斥反应而行移植肾切除,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至随访终点时平均血肌酐浓度为(132.6±44.2)μmol/L。提示,抗胸细胞球蛋白联合蛋白A免疫吸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逆转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并不影响移植肾的预后。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后应用麦考酚酸吗乙酯[简称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和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产生的影响.方法:252例患者分成3组,A组(130例)免疫抑制剂为MMF+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CsA)/他克英司(FK506)+泼尼松(Pred);B组(49例)起始免疫抑制方案中未含MMF,术后6个月与MMF联用;C组(73例)应用含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免疫抑制方案,CsA/FK506+Aza+Pre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以鉴别抗HLA-I型或Ⅱ型.结果:A,B,C组分别检测出17.7%,26.5%和31.5%杭H LA抗体;USA检测率分别为8.5%,17.2%和20.0%,非抗供者特异性杭体(non-donor specific antibody,NDSA)检测出10.0%,21.4%和25.7%.DSA阳性者术后平均血肌酐水平及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高.多数接受再次移植者体内均可检测到DSA.结论:MMF可明显降低肾移植受者抗HLA-I,Ⅱ杭体的产生,降低DSA产生.术后立即给予MMF较术后6个月再服效果更佳;术后受者血清中若检测出DSA,预示移植肾预后不佳.HLA抗体与移植物失功、排斥反应有明显相关性;而体内仅存NDSA,则移植效果相对好.MMF可明显降低移植物排斤反应,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8.
背景:夫妻间活体肾移植尽管在组织配型方面差于血缘关系供肾移植,但在临床实践观察中夫妻肾移植与血缘关系肾移植间近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目的:对比同期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总结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18例及血缘亲属供肾移植10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移植前组织配型情况和移植后(1,3,6个月)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及半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同期进行的18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情况较血缘关属供肾移植患者情况差。在移植方案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后6个月内血肌酐恢复情况、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与同期进行的血缘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与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温肾利水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RNS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换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治疗,治疗组在原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肾利水方治疗,疗程3个月,患者每月随访1次,检测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3个月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及治疗3个月后ALB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ALB、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温肾利水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0.
背景:蛋白尿的发生与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直接相关,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导致肾移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选择肾移植后出现蛋白尿患者45例,分为3组,在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基础上,治疗组采用2倍剂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雷公藤多苷1mg/(kg·d)、雷公藤多苷组采用雷公藤多苷1mg/(kg·d),对照组仅维持原有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和雷公藤多苷组24h尿蛋白定量、环孢素A血药浓度、环孢素A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素氮、肌酐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雷公藤多苷能明显减少肾移植后蛋白尿的出现,且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对移植肾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