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医药卫生   225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以移动手机为基础的症状管理系统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延伸式护理中的作用。方法:9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先后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院内均给予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对照组在每个化疗间歇期给予患者爱心联系卡方便院外联系医护人员,观察组自第2个化疗间歇期开始采用症状管理系统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在每个化疗间歇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调查,持续4个化疗间歇期。结果:两组第1化疗间歇期各项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系统后对比两组患者身体症状困扰、心理困扰、活动水平、整体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乳腺癌化疗症状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身体不适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乳腺癌化疗患者提供一种实时高效的延伸式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医保患者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总结用药经验。方法将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无医保分为医保组与普通组,对比用药方案与相关指标。结果医保组血管抑制剂使用率14.42%高于普通组3.64%,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9±0.5)d早于普通组(4.4±0.6)d,住院时间(10.4±3.8)d高于普通组(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医保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选择血管抑制剂比例相对更高,选择的治疗方式更积极,肠道功能恢复更早,但并不能加快正常饮食恢复时间;有医保患者住院、接受观察意愿更强烈,住院时间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探讨外侧入路踝关节镜辅助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ASA)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1例距下关节炎的患者行单肢外侧入路踝关节镜辅助微创距下关节融合(ASA)术。观察汇总患者术前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融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及融合时间。行X线及CT检查观察距下关节融合情况。 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12~41个月,平均(22.7±4.2)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坏死、退行性关节炎、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出现踝外侧撞击疼痛1例、螺钉尾帽刺激1例、胫后神经部分损伤1例。21例患者X线均提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8.3±0.5)周。AOFAS评分由术前的(41.73±3.8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3.24±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评分较差1例、中1例、良1例、优18例,优良率为90.48%。VAS评分由术前的(6.5±1.2)分变为末次随访的(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外侧入路踝关节镜辅助微创距下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效果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距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筛选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瘤旁唾液腺腺体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挖掘PA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RNA-Seq技术,检测5例PA患者的配对肿瘤与瘤旁唾液腺腺体,筛选2组间差异基因。运用蛋白互作数据库STRING分析预测差异基因所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筛选互作网络中的核心模块及核心基因,分析核心模块中激活的信号通路,预测上述模块与PLAG1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RT-PCR验证核心基因在20例PA患者的配对肿瘤组织及瘤旁唾液腺中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测得3810个差异基因,其中2021个下调,1789个上调。核心模块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ER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的激活。PLAG1可能通过PHLPP1、LRRK2、β-catenin蛋白与核心模块发生作用。RT-PCR显示,核心基因在20例PA样本及其瘤旁唾液腺组织中的差异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核心基因ADCY3ADCY5ADORA1APLNAPPC5CCL28DRD2FPR3 GABBR1可能在P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为预防PA复发及预后标志物筛选提供思路。PLAG1可能通过PHLPP1、LRRK2、β-catenin间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ER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从而诱发PA形成。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内镜方法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共124枚结肠粗蒂大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高频电切除组(简称单纯切除组)、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组(简称尼龙绳组)、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组(简称黏膜下注射组),分别予以单纯高频电切除、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治疗,比较3组不同治疗方法的完全切除率、出血及穿孔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操作时间、使用器械费用等。结果3组结肠息肉的完全切除率均为100.0%,尼龙绳组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单纯切除组术中出血3例、迟发出血1例、迟发穿孔1例,黏膜下注射组发生术中出血1例、迟发出血2例;单纯切除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大于尼龙绳组和黏膜下注射组[(3.56±1.43)比(3.00±0.00)、(3.12±0.48)d,均P<0.05];黏膜下注射组的操作器械费用高于单纯切除组和尼龙绳组[(1186.0±67.77)比(864.4±121.8)、(878.4±82.12)元,均P<0.05]。结论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医疗费用低,可作为结肠粗蒂大息肉的首选内镜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评价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采用TVT-O治疗SUI18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15 ~45min,平均25 min,术中出血20 ~ 60ml,平均40ml.拔管后尿失禁消失15例,增加腹压后偶有尿液溢出3例.随访3~l2个月,平均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TVT-O治疗SUI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弯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致病菌,近年来因其流行率与耐药率的不断上升而受到全球人医和兽医临床的高度关注。欧洲、美国及我国均建立了人医和兽医领域的弯曲菌耐药性监控网络,此外,相关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动物是弯曲菌的主要来源之一,动物源弯曲菌可经由食物链传播给人,带来潜在风险。因此本文以动物源弯曲菌为对象做一综述,以深入了解近几年该菌在欧洲、美国、中国等国家的流行与耐药性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