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汪凌  吴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36-1237
目的探讨17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开路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开颅手术,将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178例神经外科重症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有8例出现颅内感染,其发生率为4.49%。引流管的留置(2.81%)、手术时间≥4小时(2.81%)、脑脊液漏(3.37%)、急诊手术(3.37%),以及合并基础疾病(2.81%)的患者,其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引流管留置、手术时间较长、脑脊液漏、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开颅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脊柱骨折脱位截瘫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汪凌  王富芳 《吉林医学》2008,29(6):445-445
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患者在现代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事故中较常见,截瘫患者又易患压疮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5%。85%,且8%与死亡有关。为了预防截瘫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对38例截瘫患者进行了应用不同预防措施的临床对比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促进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引流创面的清洁,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引流创面快速愈合,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理想方法[1].该方法还具有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和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等优点[2].2008年以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该技术对9例软组织广泛逆行脱套伤的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加强引流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角膜板层刀Moria OUP-SBK和Schwind C.P.制作LASIK角膜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进行比较,为临床选用角膜板层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的44例患者按照使用的机械角膜刀不同分成SBK组(使用Moria OUP-SBK角膜刀,24例48眼,预期制瓣厚度100 μm)和CP组(使用Schwind C.P.角膜刀,20例40眼,预期制瓣厚度110 μm).于术后1周及1个月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患者角膜瓣水平径上共7个点的厚度(角膜顶点及水平方向鼻、颞侧距顶点1.0、2.0、3.0 mm处).对各测量点角膜瓣厚度(MF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比较两组制瓣的规则性;分别对两组间各测量点MFT值的标准差(SD)绝对值进行比较,以比较制瓣的稳定性;对两组间角膜瓣各点平均厚度偏差(MD)的绝对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比较两种角膜板层刀制瓣的精确性.结果 术后1周及1个月,SBK组角膜瓣各测量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4、15.242,P<0.01),但关于角膜顶点对称的鼻侧、颞侧测量点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0.4~103.3 μm),SD均值为7.9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8.4 μm(105.5~123.9 μm),SD均值为9.7 μm.术后1个月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1.2~104.1 μm),SD均值为8.2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7.7 μm(106.5~124.2 μm),SD均值为9.9 μm.两组间角膜瓣各点MD值中只有术后1周距角膜顶点鼻侧及颞侧1.0 mm及术后1个月距角膜顶点颞侧1 mm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总体上,Moria OUP-SBK制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均优于Schwind C.P.板层刀,但在接近角膜中央区2 mm范围内,两者规则性及稳定性相当,且后者所制角膜瓣厚度在水平方向上关于角膜顶点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对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施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非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12例(15眼),施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UCVA、BCVA、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记录术后角膜haze出现的时间与分级,以及安全性、有效性指数。数据采用重复样本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①UCVA均值术前为4.11±0.28,到术后3个月提高至4.88±0.16(F=36.706,P<0.05);BCVA均值术前为4.86±0.08,到术后个3月提高至4.98±0.09(F=5.075,P<0.05),且无一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指数为1.025,有效性指数为1.004。②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与平均柱镜度分别由术前的(-3.73±4.62)D、(-1.71±1.43)D,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0.03±0.09)D(F=-4.034,P<0.05)、(-0.38±1.14)D,(F=-9.192,P<0.05)。③术后3个月3、6、12 c/d 3种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④术后1个月haze出现2例,到术后3个月时全部消退。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可以有效矫正不规则角膜散光;改善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6.
舒适是平静安宁,没有疼痛和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  相似文献   
27.
脊柱骨折合并糖尿病,特别是保守治疗的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做好临床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1].苏北人民医院骨科通过对脊柱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脊柱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8~80岁,平均61岁.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20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采用微波法合成PLA-PEG-PLA,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基质制备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考察磁性载药微球和非磁性载药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NMR)对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ASA/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载药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微乳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制备了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了微观结构的表征和分析.结果 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是一种三嵌段共聚物.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μm.体外模拟释药试验表明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24h释药率分别为69.16%和100%.结论 以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ASA-Fe3O4/PLA-PEG-PLA磁性载药微球比ASA/PLA-PEG-PLA非磁性载药微球具有较快的药物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影响极重型基底节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0例极重型基底节出血患者根据金谷分类法、CT分型、手术方式、基底节出血距脑疝症状出现时间、脑疝出现时间与进行手术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类,统计患者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金谷分类法Ⅳb级患者70例中死亡40例,病死率为57.1%,Ⅴ级患者30例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73.0%,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分型Ⅰ~Ⅱ型患者病死率为48.4%( 30/62),低于Ⅲ~Ⅴ型患者的病死率[84.2%( 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为54.4%( 37/68),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为78.1% (25/32),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患者ADL分级:开颅手术组Ⅰ级6例,Ⅱ级6例,Ⅲ级9例,Ⅳ级10例,Ⅴ级37例;微创手术组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1例,Ⅳ级6例,Ⅴ级25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于基底节出血2h内(其中7例≤1h)出现脑疝症状,手术治疗后仅2例生存,病死率为87.5%;而基底节出血12 h后出现脑疝症状的患者26例,治疗后存活16例,病死率为61.5%,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出现时间与进行手术时间间隔≤1h的40例患者中18例死亡,病死率为45.0%;而时间间隔>4h的12例患者术后全部死亡,病死率100.0%,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的因素有金谷分类法分级、CT分型、手术方式、基底节出血距脑疝症状出现时间、脑疝出现时间与进行手术的间隔时间等.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调查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血脂达标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市徐汇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2012年登记的新发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354 例,对其进行血脂筛查、体格检查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354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达标率为32.8%(116/35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39.0%(138/354).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管危险因素个数、血脂分层、饮食控制及运动对LDL-C达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危险因素个数、饮食控制、疾病发生次数、性别差异对LDL-C达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血脂达标率低,这与血管危险因素个数、血脂危险等级、疾病发生次数、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