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后路固定器对胸腰椎骨折的间接减压与开放减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在后路器械固定下对椎管的间接减压与开放减压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9例行后路暴露,台上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将其定义为间接减压组;19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半椎板或横突或关节突融合术,定义为开放减压组。观察两组的术中情况及并发症,评判各组的脊柱矫形,椎管占位,复位及ASLA分级情况,各组观察指标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间接减压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5min,180mL、80mL,而开放减压组为125min、460mL、165mL。椎体前高、后高、cobbe角随访时的丢失率两组分别为:间接减压组2.3%,1.2%,0.5°;开放减压组7.7%、2.6%、3.1°。间接减压组术后椎管平均减压30.2%,开放减压组32.2%。两组术后ASLA分级均有1~2级进步。结论间接减压组较开放减压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脊柱矫正度丢失率低,术后康复快,脊柱稳定性好及无明显并发症的优点,两组在椎管减压程度及ASLA进步方面效果相近。建议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在后路器械固定下首选间接减压的方式;少数椎管内碎骨片突入大于50%的患者,在行开放减压的同时,最好通过伤椎椎弓根植骨对伤椎作强化处理,以保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髋部术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髋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疏血通组2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组27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14d。结果:两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均较术后第3d明显下降(P〈0.05),且疏血通组的含量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钠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使髋部术后血浆内皮素含量降低,调节凝血和抗凝功能的动态平衡,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3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测量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Gissane角、B?hler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术后3、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位置改变和骨折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26/30。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无或轻微神经症状指没有或仅轻微神经损伤症状的爆裂型胸腰椎脊柱骨折。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随着CT影像揭示爆裂性骨折的骨片对脊髓、神经根带来危害后,人们才重新认识这类损伤的特殊性和手术的必要性。笔者采用开“窗”后用自制“L”型打击器进行打击复位加RF系统固定治疗此类损伤11例,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5岁,平均35岁;车祸伤5例,坠落伤4例,重物压伤2例;爆裂骨折位于T11、T12分别为1例和3例;L1、L2和L3分别为…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应用髂腰固定术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86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17~55岁,平均39.1岁;伴骨盆骨折73例,髋臼骨折13例;有骶神经症状37例,无骶神经症状49例。术后对获得随访的患者分别进行骨折愈合、神经功能、临床功能评价及并发症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0例获得随访,失访6例,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24~7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10~38周)。根据Gibbons等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康复、下肢感觉、下肢活动、膀胱直肠功能以及总分分别由术前的0.62±0.04、1.54±0.35、1.12±0.18、0.23±0.01、3.46±0.47恢复至术后0.82±0.12、0.36±0.04、0.05±0.01、0.03±0.01、1.25±0.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jeed临床功能评价标准,术后疼痛(22.54±4.02)分,站立(27.93±5.46)分,坐(8.47±3.61)分,性生活(2.54±1.33)分,工作能力(16.46±4.34)分,总分81.32±8.73;疗效优60例,良17例,可3例。主要并发症:骨折不愈合5例,切口深部感染1例,内固定物过度突出不适8例。结论:髂腰固定术具有固定牢靠、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骨科带内置物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10-08—2013-07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2559例,将其分为2组,未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2—02—2013—07行带内置物的I类切口手术l329例,其中465例未使用抗生素;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0—08—2012—01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1230例,均使用抗生素。结果未应用抗菌药物组4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6%),采用扩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和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治愈。应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1%),其中9例经过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应用治愈;1例左踝关节骨折伴脱位发生皮肤坏死慢性感染,经皮瓣转移等治疗后治愈。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骨科带内置物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防治,抗菌药物只能起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微创带血管蒂筋膜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对2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微创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后行带血管蒂筋膜移植治疗。结果:21例经2年3个月~6年7个月、平均3年6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微创切开复内固定对骨折端、股骨头血运影响小;带血管蒂筋膜移植,有利于髋关节周围血循环的建立,对促进骨折的愈合,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16个椎体,比较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和伤椎前、中、后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纠正角度。结果:15例16个椎体经13~32个月、平均18.2个月的随访,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前缘、中线有明显差别(P〈0.05),后缘无明显差别(P〉0.05)。Cobb纠正角度12°~25°,平均18°。VAS评分术后3 d及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Y椎体成形术是治疗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9.
无或轻微神经症状爆裂型胸腰椎脊柱骨折是指没有或仅有轻微神经损伤症状,常有骨片侵人椎管危害脊髓、神经根,普通X线片对椎管内显示有一定局限性,CT对椎管内骨块显示及手术定位有显著优点。通过CT影像可对骨块分型,测定骨块椎管横截面侵占比例,进而评价椎管内骨块对临床的影响。我们应用CT影像评价这类损伤15例手术治疗的价值并进行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5岁。病程3周以内11例,3周~14个月4例。车祸伤4冽,坠落伤8例,重物压伤12例,其它损伤1例。爆裂骨折部位为T。~Tll各1例…  相似文献   
40.
自 1992~ 1997年 ,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8例 ,其中 30例配以骶管封闭 ,38例作对照 ,两组近、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均经CT扫描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明显的腰痛和 /或放射性腿痛 ,并排除合并有椎管内肿瘤、腰椎滑脱等其他疾病 ,术前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随机分为二组 ,以双数日入院患者为观察组 ,以单数日入院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不包括术中损伤硬脊膜、术后 10d内切口和椎间隙感染、以及无骶裂孔者。观察组 30例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