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6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82.
2003年5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为其面向全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建立了一套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建立既使热线咨询服务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使标准化监控、评估和科学管理咨询员的服务质量成为现实,并为开展系统热线心理咨询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资源。本文介绍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操作系统8个功能模块的内容。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9年中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4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SANS-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对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9年中每年进行一次评定,并据此计算缓解时间。结果:共139例患者完成随访。从治疗后的第1年起,每年末HAMD总分≥8分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6%~13.7%,治疗后1~9年的HAM D总分均低于入院水平(P0.001)。入组时HAM D总分与治疗后9年中的缓解时间、9次年末的去除焦虑抑郁因子BPRS总分、SANS-CV、CGI及GAF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结论:经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之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抑郁症状迅速减轻,此后在较低水平上略有波动;急性期抑郁症状水平不能预测精神分裂症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4.
RBM5首先作为LUCA-15于1996年被克隆出来,曾被命名为LUCA-15、RBM5、H37等。RBM5蛋白是RNA结合基序蛋白家族成员;该家族是由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的RRB/RBM/RNP新近发现的蛋白亚群,此类蛋白是RNA结合蛋白,与RNA的剪接、翻译和稳定性有关,尤其是其在凋亡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10例,临床诊断1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剂量由0.1mg.kg-1.d-1开始,后每天或隔天加0.1mg.kg-1,每周复查1,3-β-D葡聚糖,结合临床继续增加至1~3mg.kg-1.d-1。同时每周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是低胎龄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及长期应用抗生素。临床特征非特异性,各种体液培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血1,3-β-D葡聚糖检测均>1500pg.L-1。本组治愈17例,有效2例,放弃、死亡各1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N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应重视其发病高危因素,血1,3-β-D葡聚糖监测非常必要,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血清对氧磷酶(PON)1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测定101例原发肺癌患者,89例良性肺病患者和78名健康人血清中PON1水平,比较3组血清PON1活性水平,并且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PON1活性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PON1活性,判断PON1的最优截断点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原发肺癌患者血清中PON1活性显著降低(P<0.05),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血清中PON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N1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PON1活性的最优截断点约为140 U/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和81.2%。结论检测血清PON1活性可以作为肺癌患者的辅助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213例389颗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208颗牙,用GLUMA脱敏剂脱敏;对照组107例181颗牙,用75%氟化钠甘油脱敏,观察两组即刻、1个月、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各时间段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MA脱敏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早期骨骼改变的X线表现,提高对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4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骨骼X线片和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42例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中34例有骨异常改变,表现为:(1)长管状骨:①骨膜炎7例;②干骺端改变:先期钙化带异常8例,干骺端透亮线形成19例,干骺端密度增高18例,干骺端呈尖角样改变15例;③骨质破坏5例;(2)不规则骨:髂骨缘透亮线形成9例,跟距骨尖角样改变5例,透亮线形成1例,骨质破坏1例,坐骨透亮线1例;(3)其他:软组织内多发钙化灶1例。结论:早期先天性梅毒的骨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摄影可以辅助临床诊断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评估骨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侧卧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620例侧卧位手术病人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结果 620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605例,2次穿刺成功10例,穿刺失败5例,成功率达97%.结论 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提高了外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南宁市高校女教工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 350名女教工进行乳房体检(包括高频超声检查、病理活检等).结果 南宁市高校女教工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达53.78%,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乳腺增生症,占乳腺疾病的71.90%;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年龄、婚姻、工作性质的差异.结论 乳腺疾病是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