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5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1.
目的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FE)法萃取齿瓣石斛。方法使用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醇作为夹带剂。SFE萃取分两阶段和一阶段萃取,前者使用纯CO2萃取,再添加夹带剂萃取;后者直接泵入夹带剂与CO2共同萃取,以比较两法的萃取效率。结果乙酸乙酯作为夹带剂更有利于齿瓣石斛中低极性化合物的溶出。直接泵入乙酸乙酯与CO2共萃的方式更有利于齿瓣石斛中各成分的溶出。结论本实验萃取方式为未来齿瓣石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起病急、发展快,临床理变化复杂,病死率高,可达20%~25%。SAP患者常伴有胰腺微循环障碍或胰腺坏死,同时大量炎症介质激活导致全身过度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SAP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微循环障碍学说和炎症介质学说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汉中地区单中心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汉中三二0一医院确诊的住院684例乳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病员县域及城乡分布、所接受的治疗方法、费用支付方式及可能的高危因素等。结果在684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中位年龄47岁;组织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各类患者绝对人数均有增长;2009年与2013年相比放疗构成比显著升高;费用形式方面农保支付构成比逐年增高、自费构成比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平原县妇女乳腺癌发病构成比2012、2013年度显著高于山区县(P<0.05,P<0.01),且平原县妇女乳腺癌发病构成比2013年高于2009年(P<0.05);山区县及农村乳腺癌患者伴发乳腺良性疾病比例低于城镇及平原县妇女(P均<0.01)。结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处于全国中等水平,41~60岁为最高发病年龄段,必须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及母乳喂养程度等因素可能与女性乳腺癌发病有相关性;全民医保覆盖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4.
应用益肝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个月,ALT下降均值为230U/L;复常率为82.0%;HBsAg下降均值(p/n)为3.3,阴转率为32%;HBeAg下降均值为3.0,阴转率为54%;HBV DNA阴转率为53.8%;抗-HBs阳转率为23.9%,抗HBs上升均值为0.62(p/n)值。说明益肝在降ALT,HBsAg、HBeAg、HBV DNA阴转及抗-HBs阳转方面有明显疗效。同时经疗效4级判定与分析,益肝丸治疗组有效率为94%,其中近期临床基本治愈率为40%,显效率为24%,好转率为32%。  相似文献   
45.
对益肝丸调节豚鼠抗HBs的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能提前产生抗-HBs外,还能提高抗-HBs滴度,说明益肝丸对豚鼠产生抗HBs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免疫作用的强弱与所用剂量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46.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肌梗死(MI)后血运重建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2例.方法 2例病人为男性,64岁和73岁.前壁MI后出现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经血运重建、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2例患者室速、室颤均由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室性早搏(室早)所诱发.标测和消融方法为在左心室内标测室早时最早激动部位后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2例均可记录到频发呈RBBB图形室早,在2例患者中室早均可诱发室速,与临床诱发方式相同.左心室内激动标测显示2例呈RBBB伴心电轴左偏形态的室早的最早激动部位在中下间隔,室早时浦肯野纤维电位提前体表心电图QRS波均为50 ms,窦性心律时在同一部位也可记录到清晰的浦肯野电位,2例分别放电6次和8次,均成功消融室早.2例分别随访49个月和4个月,无室速和室颤复发.结论 MI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可能由起源于左心室浦肯野纤维网的室早所诱发,经射频导管消融MI后药物和血运重建等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皮下连续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Aspart与常规静脉小剂量胰岛素输注疗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联合Aspart组(n=17)及常规静脉胰岛素输注组(n=17)。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控制血糖所需时间(h)和所需胰岛素的量;纠正酮症酸中毒所需要的时间(h)和所需要的胰岛素量以及不良反应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Aspart皮下注射组和胰岛素静脉注射组在控制血糖<13.8mmol/L所需时间(h);血糖控制<13.8mmol/L所需胰岛素的量;纠正酮症酸中毒所用胰岛素量以及患者住院时间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纠正酮症酸中毒所需要的时间在Aspart组为15.4±1.4h,静脉注射组为18.5±2.5h,Aspart组明显低于常规静脉注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采用皮下连续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Aspart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安全有效的,可能对患者及早改善代谢紊乱状态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通过比较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A)及窦性心律(SR)时胸导联R/ S波振幅转换及V2导联R波振幅比例变化,判断OTA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或左室流出道(LVO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成功证实的起源于RVOT或LVOT的OTA患者的ECG特点。观察OTA时发生R/ S转换的胸前导联,发生在V3以前判定OTA起源于LVOT;R/ S转换发生在V3导联时,比较OTA及SR时V2导联R波振幅比例,如V2转换率大于1则判定OTA起源于LVOT;R/ S转换发生在V3以后时判定OTA起源于RVOT。统计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208例患者中男性76例,年龄43. 6±13. 8岁。 OTA的成功射频消融靶点位于RVOT者181例,位于LVOT者27例。 OTA时ECG形态表现R/ S转换在V3以前的患者18例,起源于LVOT者17例。以OTA的R/ S转换早于V3即诊断OTA起源于LVOT为标准,其灵敏度为63. 0% ,特异度99. 5%。 OTA时ECG形态表现R/ S转换在V3以后的共112例,均起源于RVOT。以OTA的R/ S转换晚于V3即诊断OTA起源于RVOT为标准,其灵敏度为61. 9%,特异度100%。 OTA的ECG形态表现R/ S转换在V3的患者78例,起源于RVOT 68例。起源于LVOT的V2转换率大于起源于RVOT的V2转换率(1. 32±0. 26 vs 0. 52±0. 20,P〈0. 05)。 OTA的R/ S转换在V3时,如果以V2转换率≥1即诊断OTA起源于LVOT为标准,其灵敏度80. 0% ,特异度94. 2%。OTA时R/ S转换在V3而SR时R/ S转换在V2的患者共22例,均起源于RVOT,此方法灵敏度32. 4%,特异度100%。结论 OTA的胸前导联R/ S转换早于V3和晚于V3作为诊断OTA起源于LVOT和RVOT的标准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OTA时R/ S转换在V3时,比较OTA及SR时V2导联R波振幅比例,如V2转换率大于1则判定OTA起源于LVOT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每次共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MAS-UE)和MBI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MA-UE、MBI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老年人100例,进行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比较不同骨密度组的维生素D水平。结果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比例均较低。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均较高,但骨密度与维生素D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