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王浈  柴长春 《人民军医》2000,43(11):675-675
近几年来 ,我院工作人员的医疗、保健费用逐年上升 ,特别是门诊药品费急剧增长 ,至 1 997年人均年门诊药品费已高达 50 0元 ,造成卫生资源的巨大流失。医院为减少浪费 ,规范门诊就医秩序 ,确保必需、合理消费 ,从医院实际出发 ,实行“总额控制 ,按需补偿 ,定额管理 ,持卡就医”的管理模式 ,从而有效地抑制了不合理消费 ,减少了药品浪费。 1 997年全年本院人员门诊药品费 4 5 54万元 ,每季药品费高达 1 1 4万元 ;从1 998年第 2季度实行本院门诊用药医改以来 ,1 998年全年门诊药品费 2 0 6万元 ,第 2、3、4季度门诊药品费季度平均为 5 5万元…  相似文献   
32.
糖代谢障碍与极化液治疗对创伤后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代谢障碍与极化液治疗对创伤后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影响,为极化液辅助改善创伤后器官损伤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创伤ICU病房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极化液辅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制订创伤患者个体化极化液临床干预理论和经验公式,观察不同治疗组创伤患者空腹血糖、空腹乳酸、血CRP、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以及器官损伤发生率、器官损伤患者病死率和器官损伤死亡患者在创伤整体患者的百分比变化。结果:极化液辅助治疗组空腹血糖、空腹乳酸、血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以及器官损伤发生率和器官损伤死亡患者在创伤整体患者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0.05),极化液治疗组器官损伤患者病死率虽然下降,但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差别。结论:糖代谢障碍在创伤后器官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通过改善糖代谢障碍和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创伤后器官损伤有辅助治疗和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比值(sT-NFR-P55/TNFα)变化在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创伤MODS生存组和MODS死亡组血浆sTNFR-P55和TNFα的浓度,观察血浆sTNFR-P55/TNFα比值变化及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创伤MODS各组患者sTNFR-P55/TNF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MODS死亡组低于MODS生存组(P<0.01).创伤MODS患者sTNFR-P55/TNFα与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创伤MODS患者血sTNFR-P55浓度升高幅度不如TNFα.sTNFR-P55/TNFα比值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器官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转归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创伤死亡不同血糖水平患者院前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C;glasgow coma scale,GCS)、3 d后死亡构成比、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的变化.方法随机抽查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455份住院创伤死亡病历,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及正常参考范围分为创伤死亡正常血糖组57例和创伤死亡高血糖组298例.统计创伤死亡不同血糖水平组RTC、GCS、3 d后死亡构成比、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及的变化,并计算创伤死亡患者血糖与MODS相关定量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①创伤死亡高血糖组RTC为6.31±1.04,GCS为4.23±0.52;创伤死亡正常血糖组RTC为4.43±0.22,GCS为2.21±0.34.创伤死亡高血糖组院前创伤评分明显高于创伤死亡组正常血糖(P<0.01).②创伤死亡高血糖组3 d后死亡构成比为67.34%,创伤死亡正常血糖组3 d后死亡构成比为17.54%.创伤死亡高血糖组3 d后死亡构成比明显高于创伤死亡正常血糖组(P<0.01).③创伤死亡高血糖组感染率为83.92%,MODS发生率为71.86%;创伤死亡正常血糖组感染率为21.05%,MODS发生率为10.53%.创伤死亡高血糖组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创伤死亡正常血糖组(P<0.01).④455例创伤死亡患者血糖水平与血ALT、AST、BUN、CRE、PCO2、CK明显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创伤死亡高血糖患者院内存活时间长,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高.创伤死亡正常血糖患者伤情重,存活时间短,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低.创伤高血糖患者死亡因素以感染和MODS为主,创伤正常血糖患者死亡因素以非MODS因素(大出血和颅脑直接损伤等)为主.创伤血糖水平升高可作为创伤MODS预警指标,但血糖正常预后也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证实严重烫伤大鼠TNFα基因对内毒素(LPS)刺激表达敏感性较强,以及TNFα在创伤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同剂量LPS体内注射,观察严重烫伤和正常大鼠血清TNFα及肝脏TNFα-mRNA的变化,并用TNF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静脉注射烫伤小鼠,观察骨骼肌基础和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量的改变。结果 同剂量的LPS刺激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及肝脏TNFαmRNA升高不显著,而严重烫伤组血清TNFα及肝脏TNFαmRNA明显升高。严重烫伤组基础葡萄糖摄取明显升高,但胰岛素依赖的葡萄糖摄取明显降低,经TNFα-McAb静脉注射治疗后,基础葡萄糖摄取量明显下降,但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明显升高。结论 严重烫伤早期TNFα基因对LPS刺激表达敏感性增强,致使TNFα水平明显升高。血清TNFα促进骨骼肌基础葡萄糖摄取和“葡萄糖循环”,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TNFα在创伤胰岛素抵抗中发挥始动作用。  相似文献   
36.
极化液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代谢障碍是创伤后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创伤高血糖患者感染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从胰岛素抵抗角度研究创伤后糖代谢障碍机制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国内外从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角度研究创伤后糖代谢障碍机制,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保护措施的文献报道尚少。胰岛素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含胰岛素的极化液对创伤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值得探讨。为此,笔者观察了极化液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胰岛β细胞功能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改善创伤应激糖尿病。方法: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采用中药理气化瘀和针灸治疗严重创伤和术后应激糖尿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乳酸和空腹胰高血糖素以及空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严重创伤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乳酸、空腹胰高血糖素和TNFα均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创伤应激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程度,并可能与降低血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血管阻断方法 (4 VO)制作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前体细胞 (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3、6、1 2、2 4、36天时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空白干预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与缺血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大鼠和空白干预组大鼠则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明显促进缺血再性灌注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已进入信息化管理,医疗卡就医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我院自1996起在南昌地区军队各干休所发放了老干部医疗保健卡,在全院发放了工作人员保健卡,给体系部队包干人员发放医疗包干卡。经过3a多的运行,取得了令医患双方均满意的效果。1 医疗卡的建立 医疗卡是用于识别就医人员身份、所在单位,实现就医挂号、经费核算自动化的微电子卡。医院医疗  相似文献   
40.
肖群  柴长春  周媛  郭靓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103-105,107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室诊断及基因分群方法并进行群别分布研究。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进行同步核酸鉴定及基因分群。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估敏感性、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特异性。结果PCR敏感性为79CFU/反应;多重PCR分群效率为100%,优于血清凝集法的79.78%(x^2=15.4514,P〈0.01)。其中健康带菌者分离株基因分群效率为100%,优于血清凝集法的65.71%(x^2=8.6613,P〈0.01)。对与血清凝集分群法结果不同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PCR分群相符。结论多重PCR建立的基因鉴定及分群方法优于血清凝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