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医药卫生   644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不孕不育人口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夫妇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剩余胚胎。这些剩余胚胎可以被捐献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造福更多罹患重病的人,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较大伦理争议。本文将详细阐述剩余胚胎用于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世界各国的管理策略,希望我国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伦理制度和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992.
叶天士辨病疗疾注重气味理论,用药精简效宏。通过研读叶天士著述,探寻叶天士对于气味理论治病的思想认识。指出叶天士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念,用药当参天地四时生气的变迁;依于阴阳偏离致病理论,指出攻病必藉药气之偏,以转偏就和,并谨仿昔贤制方理法,认为阳伤取药之气,阴伤取药之味;阐释《黄帝内经》药用气味配伍之意,指出药用气味遵循五行生克之理,攻病克制取药以偏胜,补虚益体须气味相生等。把握叶天士药用气味理论治病思想,方可更好地研读和理解叶天士医案原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法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9年3月于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式将其进行分组。探究组患者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法,普通组患者采取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疼痛程度:探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探究组患者恢复程度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促使功能恢复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994.
柯光敏  何军  陈亦农  孔卫国 《安徽医药》2017,21(8):1419-1422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病人1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常规治疗组、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和慢代谢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慢代谢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治疗.三组病人疗程均为15 d,比较各组病人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病人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与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00%和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代谢常规治疗组对血小板的抑制率低于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西洛他唑可以克服氯吡格雷抵抗,根据基因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肺胀2号方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肺胀2号方,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OD、GSH显著高于治疗前(0.05),8-isoprostane显著低于治疗前(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肺胀2号方可以提高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SOD和GSH的水平,降低血清8-isoprostane的水平,说明肺胀2号方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乌梅具有止痛、止渴、止咳、止泻、解虚热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病证之中,但专门论述乌梅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文献甚少,而多散见于复方研究中。干燥综合征累及关节、肌肉、肝脏、腹部淋巴结而引起疼痛,在辨证基础上可加用乌梅。干燥综合征属实证者可配伍黄连、大黄以清泄烦热以保津;属虚证者配伍附子、干姜之属以温阳化津,配伍黄芪、人参以益气生津,配伍麦冬、生地黄、石斛以养阴生津。干燥综合征出现咳喘症状者,如阴虚燥热者以百合固金汤加乌梅治之;脾虚痰湿者以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治之;阴虚夹痰或血虚夹痰者以金水六君煎加乌梅治之;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不明原因之发热者,多采用秦艽鳖甲散或青蒿鳖甲汤加乌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苷钠、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β-七叶皂苷钠、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浆Hcy和MCP-1水平、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cy和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cy和MCP-1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F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明显较对照组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FMD、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cy和MCP-1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升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金属铂诱导化疗后口腔鳞癌的病理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叶茂昌  陈柯 《口腔医学》1997,17(4):172-173
本文报告84例口腔鳞癌行计划性金属铂诱导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学分析的资料.参照放疗后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标准,观察原发灶炎性细胞浸润、癌巢坏死崩解和纤维组织增生,按0~Ⅳ级共5级标准评定(0~Ⅰ级为化疗病理无效,Ⅱ~Ⅳ级为有效),结果显示:0~Ⅳ级分别为12、4、18、39和11例;和临床疗效结果相似.本研究认为:金属铂诱导化疗既与临床疗效有关,亦是肿瘤临床消退的病理形态基础,应该对口腔鳞癌的近、远期疗效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9.
肾嗜酸细胞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但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现结合文献复习,就肾嗜酸性细胞瘤影像学特征作一综述,以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6个社区中符合条件的轻中度COPD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以PSQI>7者视为睡眠质量较差,生命质量评估采用欧洲五维三水平量表(EQ-5D-3L)进行。结果 最终纳入273位轻中度COPD患者,其中轻度COPD患者占96.7%,60岁以上者占79.1%,27.5%的患者过去一年间发生过急性加重。29.3%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所有患者的EQ-5D-3L效应值平均得分为0.938±0.094,疼痛或不适最常见。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混杂因素后,与睡眠质量较好的患者相比,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生命质量更易处于较低水平(ORad=1.80,95% CI:1.03~3.14),这一关联在轻度患者中仍然存在,调整后OR为1.90(95% CI:1.07~3.36),日常睡眠障碍可能是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睡眠问题(ORad=1.26,95% CI:1.02~1.56)。结论 社区轻中度COPD患者中睡眠质量较差者的生命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应在诊疗中关注患者睡眠质量以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