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对术式选择的价值。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月,首次行胃癌切除术病人224例,其中早期胃癌26例,进展期胃癌198例。随访率91.5%。全组均行次全或全胃切除加R1-3淋巴结清扫术。结果:①生存率比较:早期胃癌R1与R2,P>0.05。进展期胃癌R1与R2,P<0.01;R1与R3,P<0.01;R2与R3,P>0.05。②病灶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呈正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提示病期预后。③肿瘤大小与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④早期胃癌Ⅲ型生长、进展期胃癌浸润型生长预后最差。结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早期胃癌行次全胃切加R1,选择性R2淋巴结清扫为宜;进展期胃癌宜行距肿瘤5cm以上的次全或近全胃切加R2,选择性R3淋巴结清扫为宜。  相似文献   
12.
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切除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途径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手术切除治疗34例资料,并对手术适应范围进行探讨。结果 19例眶源性肿瘤,其中17例患者手术全切后痊愈,2例次全切以保留视力。15例颅源性肿瘤,其中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未复发;5例视神经胶质瘤行球后至视交叉前切除,1例颅内复发行放疗;3例视神经胶质瘤姑息处理,术后放疗效果差。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经颅入路切除可增加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早期手术可增加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3.
林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97-198
目的总结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69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69例均有一氧化碳中毒清醒后再出现意识障碍,大部分有精神症状,少数有锥体外系表现,CT或MIR检查64例有异常表现,脑地形图检查均有异常,经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其中痊愈38例,显效20例,无效9例,死亡2例。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部分病例有锥体系功能障碍,CT、脑电图检查均有异常表现。采用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监测点90年代初恶性肿瘤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监测点恶性肿瘤的危害强度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标化死亡率、PYLL率指标分析恶性肿瘤三间分布。[结果]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与PYLL率均居各死因第2位,且在壮年(35—44岁)、中年(45—59岁)和老年组(60-74岁)人群中均居首位;其死亡率随分组年龄的递增而成倍上升,老年组的死亡率为713.08/10万,是居民平均水平的6.55倍;结合PYLL率分析显示恶性肿瘤为中年(占27.48‰)、壮年(占49.07‰)主要的早逝原因;PYLL率前四位死因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肺癌,但老年组以胃癌、儿少组以白血病为首位;男性为女性的2.09倍,农村高于城市的20.6%;初步推测近20年来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肺癌和男性肝癌,分别以年均5.5%与2.2%速度递增。[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福建省监测点居民的主要死因,从保护劳动力、提高全社会居民健康质量出发,目前应重点加强35~59岁肝癌及肺癌及老年胃癌与食管癌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期切开隧道式拖线治疗马蹄状肛周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蹄状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避免肛管括约肌的过分损伤及肛门畸形的发生。方法:采用一期切开隧道式拖线的手术方法治疗马蹄状脓肿29例。结果:一次治愈28例,治愈率为96.6%,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肛门形态正常。结论:本术式能达到一期治愈的目的,并有效保持肛门的基本完好形态,避免肛管括约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单凯  林晖  杜凤和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1):801-803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相心率变异性(HRV)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试验组,入院即刻行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组入院后5d仍存活的132例患者行再次AECG检查。另选择120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接受AECG检查。对三组HRV的时域和频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即刻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index)、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段功率(LF)及高频段功率(HF)等指标明显降低(P均〈0.01),入院后5d组患者RMSSD、PNN50、LF、HF、SDNN、SDANN index也明显降低(P均〈0.01),入院后5d组患者所有HRV指标明显恢复,与自身入院即刻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HRV明显下降,且维持时间较长,是伤后较为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前S1抗原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乙型肝炎标志物,主要存在于乙肝病毒的Dane颗粒上,参与介导乙肝病毒与肝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在病毒侵入肝细胞及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它是继HBeAg,HBV-DNA之后被看作HBV复制与传染性的另一个指标,为了了解该标志物与其他乙肝标志物及HBsAg滴度的相关性,我们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检测396例糖尿病患者血清的HA含量,对糖尿病引发肝病的发病机制作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燕琴  林晖 《首都医药》2009,16(24):27-27
就冬虫夏草制剂(多糖、草菌粉等)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计划免疫疫苗损耗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福建省各地计划免疫疫苗的损耗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以便指导疫苗概算和分配计划 ,为不同地区采取适当的接种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按不同地区、不同接种方式等分层随机抽查 9个县级单位、 5 4个乡级各种形式的接种点 ,统计各种疫苗损耗率。结果显示 :四种疫苗平均使用率为 5 4 0 2 % ,其中 :卡介苗为 2 8 6 5 % ,百白破混合制剂为 6 0 2 4% ,麻疹疫苗为49 5 0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为 6 9 93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为 96 15 %。四种疫苗平均损耗系数在不同地域类型有显著差异 :城市最低 (1 70 ) ,沿海农村 (1 82 )次之 ,山区农村 (2 19)最高 ;分散式接种损耗系数 (2 2 3)明显高于村级集中接种 (1 96 )和乡级集中接种 (1 6 9) ;按日接种损耗系数 (1 93)、按周接种 (1 90 )和按月接种 (1 80 )差别较小 ;自费的乙肝疫苗损耗系数 (1 0 4)明显小于供应的四种疫苗。供应疫苗和超过 5人份大包装的疫苗是造成疫苗损耗的直接因素。提示应按不同地域类型计划分配疫苗 ,推广乡级集中式接种和依人口密度选择适当的接种周期是今后计划免疫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