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体膜片钳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通道是神经及肌肉、腺体等组织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结构 ,对细胞功能发挥具有重大意义。为探究离子通道功能和结构 ,许多电生理技术被发明创造。 2 0世纪 70年代 ,德国Max Planck(马普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Neher等[1]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 patchclamptechnique) ,把电生理的研究精度提高到 1pA的电流分辨率 ,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 10 μs的时间分辨率的记录水平 ,因此获得了 199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膜片钳技术主要有两类记录方式 :一类是单通道记录 (single channelrecording) ,它们反映的是一小片细胞膜上 1个或几个离子通道的电…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患者枕颈融合术中枕颈角(OC2A)和后枕颈角(POCA)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行枕颈融合术的颅底凹陷症(BI)患者42例;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47.6±10.7岁,身高164.8±11.5cm,体重61.5±8.8kg,体重指数(BMI)22.6±3...  相似文献   
73.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411例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胜  叶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082-3083
对我院近7a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63例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高原康胶囊临床疗效观察、对肺功能的影响、对脉搏的影响、对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水负荷的影响、对炎性介质的影响、抗氧化作用、动物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八个方面对高原康胶囊预防及治疗急性高原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5.
本文给出泊松点过程下列三种极限行为的大偏差估计:(1)高密度情形;(2)低密度情形(Schilder定量在泊松情形的翻板)和(3)标度变换下极限情形。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胃动力药物伊托必利联合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诊断为FD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伊托必利、多塞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伊托必利治疗,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38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2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动力药伊托必利联合多塞平治疗FD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在研究经淋巴管内灌注抗癌药物和细胞因子等生物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材料与方法:23例晚期转移性癌肿和2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对常规化疗或经动脉内化疗无效,而采用淋巴管内灌注治疗。结果:淋巴管造影注药.1月后复查淋巴结摄片和 CT 扫描进行对比,发现23例经免疫化疗的肿大淋巴结均有缩小。结论:经淋巴管灌注疗法对淋巴道路转移痛和恶性淋巴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并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8.
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3A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研究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3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观察po给予3A对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肉瘤S180荷瘤小鼠及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等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3A对以上模型低下的抗体生成反应和脾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3A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六味地黄汤的重要活性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脑出血并发胃肠衰竭的主要因素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重症脑出血156例,根据是否发生胃肠衰竭分成胃肠衰竭组和非胃肠衰竭组,从患者既往史、就诊时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及胃肠衰竭发生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几方面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既往史及意识障碍方面无差异(P〉0.05);而脑叶出血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丘脑出血出现胃肠衰竭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发生百分比观察组为52.2%,对照组为0.9%,两者比较P〈0.01。结论重症脑出血并发胃肠衰竭与发病时的脑叶及丘脑出血情况、意识障碍程度有关,与既往史及意识障碍无关。胃肠衰竭组死亡率较高,表明胃肠衰竭的出现预示存在脑出血预后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策略。 方法选择2017年7月3日,因"生后腹胀31 min"收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并确诊的1例腹膜后淋巴管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本研究对新生儿腹膜后淋巴管瘤相关文献的检索策略为:以"淋巴管瘤""腹膜后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新生儿""lymphangioma""retroperitoneal lymphangioma""lymphatic malformation"及"neonate"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收录的关于新生儿腹膜后淋巴管瘤的文献,并总结该病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案。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本例患儿为女性,入院诊断为腹腔积液待查;入院年龄为生后31 min,其病史采集与诊治过程如下。①病史采集:生后腹胀。母亲于孕龄分别为24、40孕周时,接受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均提示胎儿腹腔见囊性占位、腹腔大量积液。患儿出生后除腹胀、腹围进行性增加外,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生后2 d内对该例患儿行腹腔穿刺2次,均抽出较多淡黄色液体,腹水检查结果显示为渗出液。腹部X射线摄片、超声及CT检查,均显示腹腔囊性占位、腹腔大量积液。②手术、治疗经过及转归:患儿在全身麻醉下,共计进行3次手术,具体如下。第1次,于生后第3天对其进行腹腔镜探查术及淋巴液漏口结扎术,术中清理腹腔淡黄色清亮液体约600 mL,手术后有明显的淋巴液漏,腹腔引流液量大,平均为127.2 mL/d,并且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表现。第2次,于生后第28天对其进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淋巴管样异常增生病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左侧腹膜后肿物符合淋巴管瘤",术后腹腔引流液量明显减少,但患儿腹胀进行性加重,随访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腹膜后淋巴管瘤复发,弥漫性并逐渐增大。第3次,于生后第49天对其进行剖腹探查术的结果显示,结肠相关广泛淋巴管畸形(LM)伴大范围淋巴液回流障碍,形成弥漫性混合型淋巴管瘤,因此进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管瘤部分切除术,术后腹腔引流液量少,无腹胀发生。第3次手术后14 d,对该例患儿再次开始脱脂奶粉喂养,并且顺利增加至全肠内营养。患儿总住院时间为81 d,治愈出院,随访至18个月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随访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腹膜后淋巴管瘤未复发。③文献检索结果:仅检索到2例新生儿腹腔淋巴管瘤的文献报道。其中,1例为腹腔脐部至右侧腹股沟区的表浅巨囊型淋巴管瘤,因无腹腔脏器受压迫的临床表现,而对其采取生后保守观察,3岁时淋巴管瘤缩小,接受激光治疗;另一例为腹膜后淋巴管瘤,因腹胀明显,于生后第10天对其采取淋巴管瘤手术全切除术。这2例患儿均预后良好。 结论新生儿淋巴管瘤根据其部位、大小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干预时间和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