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缺氧损伤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ECs,8% O2制备缺氧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组、AS?Ⅳ治疗组,50 μg/mL)。观察AS?IV对缺氧损伤后HAECs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迁移能力、增殖活性和体外成环的影响以及自噬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缺氧损伤后与对照组比较,HAECs细胞上清释放的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浓度增加[(25.33 ± 1.70)U/L vs. (5.33 ± 1.25)U/L],细胞活力降低[(81.12 ± 0.72)% vs. (100 ± 3.07)%],细胞迁移能力降低,增殖能力降低,体外成环数下降[(30.91 ± 3.78)个vs. (62.10 ± 7.56)个],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及LC3?Ⅱ表达下调(P<0.05)。加入AS?Ⅳ治疗后,与缺氧组比较,细胞上清LDH释放量减少[(18.33 ± 1.25)U/L],细胞活力提高[(85.71 ± 2.48)%],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增殖活性增加,基质胶体外成环数增加[(48.64 ± 4.80)个],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及LC3?Ⅱ表达上调(P<0.05)。结论:AS?Ⅳ可减轻缺氧对HAECs的损伤,可能通过激活自噬通路促进HAECs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养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病人临床体征改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病人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临床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观察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胱抑素C(CysC)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ysC均明显降低(P0.05),6MWT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病人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药联合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能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不同空腹血糖(FPG)浓度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情况。方法:109例T2DM患者根据FPG浓度分成三组;FPG〈10.0mmol/L为A组(57例);FPG≥10.0mmol/L且〈13.0mmol/L为B组(23例);FPG≥13.0mmol/L为C组(29例);FPG〈6.0mmol/L,2hPG〈7.8mmol/L正常糖耐量(NGT)为对照组(17例)。根据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结果,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作为胰岛素分泌的指标,在以上4组间对这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三组间HOMA-IR分别为(2.60±0.56)、(2.72±0.49)、(2.87±0.48),差异无显著性(P〉0.05);HBCI分别为(3.19±0.63),(2.34±0.54),(1.80±0.48),差异有显著性(P〈0.01);NGT组与T2DM三组间各项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空腹血糖浓度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抵抗程度变化不明显,而胰岛β细胞功能随FPG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逆转作用?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低血清培养液饥饿处理后分为24 h 对照组?Ang Ⅱ 24 h 处理组?48 h 对照组?Ang Ⅱ 48 h 处理组?As-Ⅳ 治疗组?24 h 对照组和Ang Ⅱ 24 h 处理组使用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仪进行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线粒体 ATP 含量检测;48 h 对照组?Ang Ⅱ 48 h 处理组和As-Ⅳ 治疗组进行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线粒体ATP 含量检测?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Mn-SOD活性检测?结果:Ang Ⅱ 24 h 处理组与 24 h 对照组相比,线粒体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s,OCRs)出现下降,线粒体ATP 含量减少(P ≤ 0.05);Ang Ⅱ 48 h 处理组与 48 h 对照组相比,线粒体 OCRs 显著下降,线粒体ATP含量明显减少(P < 0.05),线粒体出现嵴模糊?肿胀?空泡,线粒体内 ROS 水平升高(P < 0.05),Mn-SOD 活性下降(P ≤ 0.05);As-Ⅳ 治疗组较 Ang Ⅱ 48 h 处理组线粒体 OCRs 和线粒体 ATP 含量明显回升(P < 0.05),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减轻,线粒体内 ROS 水平降低(P < 0.05),Mn-SOD 活性升高(P ≤ 0.05)?结论:As-Ⅳ可以通过增强线粒体Mn-SOD 活性,降低线粒体内 ROS 水平,进一步减轻线粒体结构损伤并提高线粒体 OCRs 和 ATP 含量,从而逆转Ang Ⅱ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5.
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血清抗M受体抗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M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VMC)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检测,探讨该指标的辅助判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VMC患者32例、DCM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组14例,受试者血清与人心室肌组织片预孵育后,冷冻切片法测定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与Kd值。VMC患者血清同时进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与淋巴细胞肠道病毒逆转录扩增。结果7例正常人(意外死亡者)心室肌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值为51.4±6.0fmol/Lmgpr,Kd值为0.68±0.09nmol/L。DCM患者血清孵育后M受体和配基结合的Bmax值下降(P<0.01),Kd值升高(P<0.01);VMC患者仅Kd值升高(P<0.01),但cTnI阳性及病毒扩增阳性者Bmax值同时下降(P<0.05)。结论VMC和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抗M受体抗体,其导致心肌M受体和配基结合的数目与亲和力改变,对DCM诊断以及VMC向DCM演变可能提供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是基于分子杂交原理而建立的经典的突变榆测方法,也是DNA芯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突变筛查.实验拟建立一种适合快速大规模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Arg145Trp突变(C4693T)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7/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生物学诊断与治疗实验室完成.直接测序研究证实的具有cTn Ⅰ基因Arg145Trp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正常对照1名,受试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自外周血白细胞抽提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含有突变位点的外显子,点于硝纤膜上,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48,52,56℃)下再与生物素标记的突变及野生探针杂交,摸索最佳杂交条件.根据最佳杂交条件,分别在100倍浓度无关探针条件下行非特异性竞争杂交,在100倍浓度未标记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条件下行特异性竞争杂交.结果: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和NBT/BCIP观察杂交结果:①突变及野生探针在48℃杂交时,除阴性对照外,2个患者及正常对照样本均见明显阳性信号.②在52℃及56℃条件下突变探针正确榆出两个突变样本,但以56℃结果最佳.③100倍浓度无关探针杂交存在时,对生物素标记的突变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没有影响,2个患者样本均见明显阳性信号.100倍浓度未标记的突变寡核苷酸探针存在时杂交,完全抑制生物素标记的突变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结论:所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能够检测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Arg145Trp突变(C4693T),适合该突变的快速大规模筛选.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动物模型。方法36只载脂蛋白E( ApoE)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未结扎组、单纯结扎组、结扎套管2天组、结扎套管4天组、结扎套管7天组和假手术组各6只,除未结扎组外各组结扎其左侧颈总动脉并饲以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套管后即刻取下套管。结扎套管2天组、结扎套管4天组、结扎套管7天组于结扎处近段放置套管,分别于套管后第2、4和7天剪取结扎侧颈总动脉。血管切片,行HE、Masson胶原染色,计算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率、管壁厚度、单位中膜面积细胞数和单位内膜面积胶原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C-actin)、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表达。结果单纯结扎组结扎动脉管腔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斑块内散在分布大量泡沫细胞,斑块表面可看到明显纤维帽形成。未结扎组、单纯结扎组管腔狭窄率分别为0.10%±0.018%、0.88%±0.033%,中膜厚度分别为(0.44±0.02)、(0.70±0.04)mm,单位中膜面积细胞数分别为(16.5±1.03)、(12.7±1.07)个,两组比较,P均<0.05。单纯结扎组、结扎套管2天组、结扎套管4天组、结扎套管7天组和假手术组斑块破裂分别为0、5、4、6、0只;单位斑块面积内胶原含量分别为0.47±0.04、0.09±0.03、0.12±0.04、0.16±0.08、0.41±0.07,单纯结扎组与套管各组比较,P均<0.05。单纯结扎组动脉斑块内部和纤维帽处均可检测到αSMC-actin表达,但纤维帽处表达更明显;斑块破裂后局部仍有表达,但纤维帽处表达减弱。 vWF在部分斑块内表达,在斑块破裂处无表达。结论通过结扎并套管成功制作了小鼠颈动脉斑块破裂模型。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不同骨质疏松程度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因髋关节疾病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67例。根据术前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20)、骨量减少组(B组,n=21)和骨质疏松组(C组,n=26)。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髋部疾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前红细胞比容、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红细胞比容,根据相应公式分别计算3组病人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3组病人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B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高于A组(P < 0.05),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 < 0.01)。结论骨质疏松可以增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抑制CaN活性对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制备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术后2月, 经心脏超声证实大鼠心肌肥厚后,分别予环孢菌素A( CsA)或培多普利治疗.观察CsA、培多普利对大鼠心肌肥厚程度,CaN mRNA、蛋白质表达和CaN活性的影响.结果两肾一夹术后2月,手术组大鼠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厚度均较假手术组增高21%(P<0.01),CsA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6%和14%(P<0.01),培多普利治疗后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厚度亦较治疗前下降.同时大鼠左室心肌CaN mRNA和蛋白质表达、CaN活性均显著下降.结论 CaN参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抑制CaN活性可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SP—1)基因第13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致TSP—1蛋白第700位氨基酸、丝氨酸转换为天冬氨酸(700N→S)与中国汉族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筛查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11~2005—09的323例汉族ACS患者和273名对照组TSP-1基因第13外显子钙结合活性片段8831A→G,对筛查到含有突变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TSP—1基因8831A→G变异频数明显低于西方人,与西方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4%对11%,P〈0.001);TSP—1基因8831A→G不是中国汉人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A对AA:OR=1.699,95%CI为0.309~9.348,P=0.538)。结论TSP—1基因8831A→G在中国汉人中发生频率低,与汉族人ACS发生无相关性,补充了TSP—1基因SNPs的中国汉人数据库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