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3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应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148人(47.30%),诊治患者68人(4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与年龄(OR=-0.415,P<0.05,CI =0.443~0.984)、吸烟史(OR =0.384,P<0.05,CI=1.118 ~ 1.928)、病程(OR=-0.250,P<0.05,CI=0.608~0.996)、心肌梗死(OR =0.676,P<0.05,CI=1.082 ~3.576)、家族史(OR=-0.744,P<0.05,CI =0.231~0.978)有关;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因子与性别关系密切,体重因子与年龄、文化程度、心肌梗死关系密切,认知因子与病程关系密切,日夜变化与年龄关系密切,阻滞因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吸烟史关系密切,睡眠因子与性别、起病形式、高血压病关系密切,绝望因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关系密切.结论 年龄、吸烟史、病程、心肌梗死、家族史是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汉密顿抑郁量表的7个症候因子分别与多项影响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2.
遗传背景对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干预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遗传素质对膳食干预效果的影响,为T2DM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膳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T2DM新发病例378例,检测其脂蛋白脂酶(LPL)基因S447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分为两组,一组为LPLS/X+X/X基因型(A组),另一组为S/S基因型(B组)。然后仅对其进行饮食干预,2年随访结束后,共随访到依从性强的T2DM患者342例(A组60例,B组282例)。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比较两组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在膳食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膳食干预后A组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水平低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酶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人群膳食干预效果受自身遗传素质的影响;膳食干预对LPLS/X及X/X基因型患者的效果较s/S基因型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73.
本文报告1例不伴耳聋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并附家系47个成员调查。肖某,女,18岁。因干农活劳累,近5天反复出现晕厥、抽搐、意识丧失及尿失禁(达10余次,每次5~6分钟,自行消失),于1980年8月23日急症入院。检查过程中发作3次,除有上述表现外,伴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74.
冠心病的行为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对2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误漏诊的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是:诱发因素和伴发病掩盖了DKA,DKA 表现特殊,过分强调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76.
心性猝死(SCD)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死因之一,对此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观察到一些常见的诱因、先兆,对SCD的预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仍有一些少见的先兆、诱因尚未被人们所重视,从而招致院内SCD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SCD的发病规律,以做好其预防及抢救工作,现将我院1979年1月~1991年12月遇到的13例少见先兆诱因的院内SCD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对象及方法 本文病例均系1979年1月~1991年12月住院病例,分析每例入院后猝死时的临床及心电图(ECG)资料,文中所述“猝死前”指猝死发生前3天内,猝死先兆为此期内的临床表现。 1.2 诊断标准 按Goldstein1982年提出的标准:突然症状加重,出现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并在1小时内死亡者。  相似文献   
77.
急性心肌梗塞QTc、JTc间期及QT/TQ比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AMI时QTc间期延长与预后的关系受到重视,但由于影响QTc间期的因素较多,其实用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更准确地判断AMI病人心室复极状况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我们对102例AMI病人在观察QTc间期的基础上,对JTc、QT/TQ比也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02例AMI均系1986年1月至1991年6月住院治疗病人,按WHO标准,根据临床症状、肯定的  相似文献   
78.
男性患者,32岁,七年前诊为门脉性肝硬化,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两次住院,经输血、保肝及对症治疗等,临床症状一度好转,但半年来明显消瘦、乏力、纳差、近20天来腹胀加重并发烧,于1981年8月14日入本院。  相似文献   
79.
心电图QT变量对VT VF及心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QT变量对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或心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538例AMI、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组、分类,对心电图QT变量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 QTc、JTc、QT/TQ延长者,VT、VF及/或心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大于QTc、JTc、QT/TQ值正常者(P<0.05、<0.01);VT、 VF及/或心性猝死QTd、JTd、QTcd明显大于无VT、VF及/或心性猝死者(P<0.05、<0.01)。结论 QT变量的增大(示心室复极异常)对预测AMI、急性心肌缺血发生VT、VF及/或心性猝死有重要价值,其中QTc、JTc、QTd、QTcd是预测VT、VF及心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儿童身体状况、行为的远期影响,为规范产科医生的职业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2000年1~12月间济宁、日照两市部分医院病案室的病历资料,共收集220例社会剖宫产儿,按照儿童出生时间、家庭状况、出生地、出生时父母年龄进行1∶1配比,同期收集220例顺产儿,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07年8~10月随访调查两组儿童的心身健康状况,比较两组儿童的行为、感觉统合失调征(SID)及儿童的身体状况。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99份,其中顺产221例,社会剖宫产178例。剖宫产组SID发病率(43.0%)、行为异常(26.4%)发病率明显高于顺产组儿童(26.0%和17.6%,P<0.05);而剖宫产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小于顺产组(P<0.05)。结论:剖宫产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除非有明确的剖宫产适应证,否则不要对产妇采取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