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9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医药卫生   587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应用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20年12月,对25例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创面缺损的面积达0.8 cm×0.8 cm~1.6 cm×1.4 cm,采用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的方式进行修复,皮瓣在创面的掌侧或侧方切取,皮瓣切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离断+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剩余肝组织中c-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在术后剩余肝快速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96只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化数字完全随机分为肝脏离断+门静脉分支结扎术组、单纯门静脉分支结扎术组和假手术组。检测术后24 h、72 h、7 d和10 d时各组大鼠剩余肝组织中c-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肝脏离断+门静脉分支结扎术组术后剩余肝组织中c-m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并于7(10.09±1.41)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单纯门静脉分支结扎术组的(3.49±0.94)(P0.05)。结论肝脏离断+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大鼠剩余肝组织中原癌基因c-met表达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肺癌细胞A549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银杏内酯B低剂量组、银杏内酯B中剂量组和银杏内酯B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分别采用25、50、100μmol/L剂量的银杏内酯B处理银杏内酯B低、中、高剂量组的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p16INK4a 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 年~2015 年间手术切除的132 例乳腺癌标 本,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2、Ki67、CK5/6、和p16INK4a表达,并按照不同 表达模式进行结果判读和分子分型,观察p16INK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免疫表型、分子亚型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13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Luminal A型58例、Luminal B型32例、Her-2型21例、basal-like(BLBC)型12例、Normal-like型9 例。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0)、弱阳性(1+)、阳性(2+)和强阳性(3+)表达样本分别占总数的5.30%(7/132)、11.36%(15/132)、 30.30%(40/132)、53.03%(70/132)。按照p16INK4a表达强度,将阴性(0)和弱阳性(1+)病例合并为阴性组(≤1+)、将阳性(2+) 和强阳性(3+)病例合并为阳性组(≥2+),p16INK4a 阴性(≤1+)表达率为16.67%(22/132)、p16INK4a 阳性(≥2+)表达率为 83.33%(110/132)。按照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p16INK4a蛋白的表达强度除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之外,与ER、PR、Her-2及分子分型和是否存在转移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0)。结论p16INK4A代偿性高表达是浸润性乳 腺癌细胞周期异常的主要机制,且p16INK4A可作为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的分子标志,采用IHC技术检测p16 INK4a 的表 达不仅为乳腺癌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也为乳腺癌的机制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利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心肌无复流"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行PCI的AMI患者82例,分为川芎嗪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受检患者分别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即刻、川芎嗪治疗24 h内及第15天分别注射99Tcm-tetrofosmin 555、1110和740 MBq,1 h后用SPECT行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用Cequal和Qgspect软件分别处理,得到3个断面断层图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分别计算心肌显像总积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即刻LVEF(%)(47.5±7.1和48.4±8.6)、LVEDV(ml)(91.1±24.5和89.1±23.4)、LVESV(ml)(48.7±16.4和45.9±16.7)和心肌显像积分(7.8±2.9和7.5±3.1)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24 h内,治疗组LVEF(%)(43.5±8.0)较对照组(44.7±8.3)减少更为明显(P<0.05),而LVEDV(ml)(93.5±24.9和99.2±24.8)、LVESV(ml)(52.9±16.1和54.5±14.4)呈增加趋势,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15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45.5±6.9和45.6±7.6)、LVEDV(ml)(92.8±24.9和99.9±22.3)及LVESV(ml)(51.2±17.0和54.8±16.1)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24 h内及15 d心肌显像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减少更为明显(4.5±2.6,3.0±2.5和6.0±2.6,4.2±2.7;P<0.05).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反映川芎嗪对"心肌无复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下急进高原人员发生高原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的特点规律,初步探讨CSA的发生程度与特征性生理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为预习服组、供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人.所有受试者急进3800 m高原环境,低氧环境暴露48d.预习服组:进驻高原前10 d,在常压低氧舱内进行连续10d(每天210 min)的阶梯式低氧暴露训练;供氧组:进入高原后前10 d,受试者实施阶梯式低氧暴露方案;对照组:不做任何措施进入高原.试验过程中,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设备对受试者进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并对受试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量. 结果 ①高原低氧环境暴露的48 d内,12名受试者CSA指数均值先呈上升趋势,第18天升高至最大值9.62次/h,之后呈下降趋势,第48天降低至2.72次/h;CSA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到第16天达到最大值(41.67%),然后不断下降,到第48天达到8.33%.②低氧暴露前10 d,与对照组比较,预习服组和供氧组受试者CSA发生率降低(x2=12.984、12.984,P<0.01);预习服组和供氧组CSA指数均值小于1次/h,对照组CSA指数均值均大于1次/h.③受试者CSA指数均值与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747、0.934,P<0.01). 结论 阶梯式低氧暴露措施可明显提升睡眠质量;CSA可作为人体高原低氧环境习服或慢性高原病发生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讨论大型听神经瘤迷路径路手术中外耳道及鼓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15例经迷路径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外耳道和鼓室的处理方法,其中96例术中保留外耳道后壁,19例术中切除外耳道并填塞中耳。结果 115例大型听神经瘤均采用迷路径路,肿瘤全切除103例(89.6%),近全切除9例(7.8%),次全切除3例(2.6%);术后脑脊液漏8例,发生率7.0%。结论通过迷路径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外耳道和鼓室的正确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并能够有效的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STC)与有限去骨瓣减压术(L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作者所在医院2004年01月—2011年08月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52例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STC)治疗,50例采用有限去骨瓣减压术(LC)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伤后半年随访,以GOS评价疗效,STC组死亡率17.31%,有效生存率为65.38%,存活率82.69%,LC组死亡率36.00%,有效生存率为44.00%,存活率64.00%。两组之间死亡率、有效生存率、存活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C组比较,STC组治疗重型颅脑损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生存率和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