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铁蛋白受体(Tr)检测在胰腺癌中的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6例胰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CNA和Tr的表达。结果表明,获腺癌受癌旁组织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1.4&;#177;3.4%和57.1&;#177;6.1%均高于正常获腺组织的37.5&;#177;5.8%;癌细胞分化愈差或淋巴结转移,其PCNA过度表达愈多。胰腺癌Tr阳性细胞百分率39.5&;#177;4.2%明显高于正常获腺组织的21.6&;#177;5.8%,且PCNA与Tr在获腺癌中的表达有一致性关系。PCNA和Tr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2.
本文结合自己体会介绍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或肝动脉造影方法,并以施行该法的36例结果分析了其应用价值,探讨了如何提高造影成功率和对肝肿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3.
患者女,73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呕吐半个月,外 院胃镜检查诊断"胃石",碎石、取石均未成功,来我院进一 步诊治。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百"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 史。我院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内被一巨大结石充满,结石 棕黑色,质硬(图1),用网篮取出-0.5 cm直径结石碎块,性 质像胆囊结石,考虑为胆囊结石嵌入十二指肠球部。因结石 太大且嵌顿,未能取出。行腹部超声检查,见胆囊内多发结 石,一较大结石嵌顿于十二指肠球部。收入我院肝胆外科, 于第2 d行胆囊切除、十二指肠切开取石、十二指肠修补术。 术中在十二指肠球部取出一5.8 cm×3.0 cm×2.5 cm结 石,在胆囊取出数块较小结石(图2)。  相似文献   
44.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发病急,病情凶险,尤其是老年人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既往主要采用胆道引流手术,但急诊手术风险较大,且较常发生并发症。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应用内镜微创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1983年全国胆道外科疾病专题讨论会制定的 ACST 诊断标准和1991年ACCP 和 SCCM 会议确定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45.
胆道感染时细菌繁殖产生大量外源性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 ,将水溶性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水溶性游离胆红素 ,后者与钙质结合形成胆红素结石的细菌酶解学说已被公认[1,2 ]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组织细胞自身产生的内源性 β G与胆红素结石的形成也有关[3~ 5] 。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唾液中内源性 β G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内源性 β G活性变化与胆红素结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  抽取 45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石症患者术中胆囊和 /或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胆总管胆汁 5ml,其中胆红素结石患者3 1例 …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蛋白及β-G 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β-G mRNA的表达在肝脏癌组织(3.71±0.32)与癌旁肝组织(1.83±0.22)以及正常肝脏组织(1.71±0.32)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到肝癌组织β-G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8.2%±5.5%)、(56.8%±6.2%)和(83.8%±9.1%),呈递增趋势(χ^2=42.33,P〈0.01);β-G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人的门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有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AFP水平无关。结论β-G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5例肝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并分析肝癌组织中β-G mRNA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AFP水平不影响肝癌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β-G mRNA的表达在有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t=7.857,9.341,P<0.05).结论 β-G mRNA的表达与肝癌患者有无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β-G可能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我们对 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衬管内引流术后再发黄疸病人 ,应用内镜拔除内衬管或再植入内支架治疗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44岁。 1999年 5月因乏力、消瘦 1个月 ,全身黄染 10天入院。查体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腹平软 ,肝脾不大 ,胆囊大。辅助检查 :总胆红素 72 μmol/L ,直接胆红素40 μmol/L ,谷丙转氨酶 4884 3nmol·s-1/L。腹部B超检查示肝内外胆管均扩张 ,胆总管内径 1 5cm ,胆囊增大。CT检查见肝门区肝总管内占位性病变。多次逆行胰胆管造影(EPCP)检查见肝门部占位病变。内镜超声 (EUS)检查示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49.
内镜在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既往以手术行胆道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急诊手术风险较大,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问应用内镜微创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36例,疗效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内镜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2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肝胆疾病中少见但后果严重的一种手术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有所增加。本文分析总结2000~2005年收治的由外院转入我院,应用内镜微创治疗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人2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均因术后出现胆瘘、发热和黄疸而诊断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断时间为术后3d至5个月。其中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者15例,剖腹胆囊切除术7例,剖腹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术3例,重症胰腺炎行胰腺被膜减张引流术1例,肝门部胆管占位切除胆管对端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