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强调把人体作为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整体出发来考察疾病和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与中医学的思想相一致^[1],它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研究生命的内在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从而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构建早期预测药源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rug-induce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DI-AIN)的计算模型,筛选中药致DI-AIN成分。方法 从文献和SIDER等数据库中收集得到了125个致DI-AIN的药物和122个未导致DI-AIN的药物,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2种算法构建模型。通过文献各选择45种药物进行验证,以评估最优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将其应用于筛选10种中药的DI-AIN成分。结果 共筛选得到207种分子描述符参与建模,其中,ANN和SVM算法搭建的最优模型分别包含112和80种分子描述符,2个模型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在84%以上。使用2种算法搭建的最优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准确度均在90%以上。ANN联合SVM模型预测为DI-AIN的中药成分有雷公藤甲素、水苏碱、京尼平苷等。结论 首次建立中药成分致DI-AIN早期预测的计算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对于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及中药毒理学...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四妙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雄性,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雷公藤多苷组(GTT9.45 mg.kg-1)、四妙丸低、中、高剂量组(1 080,2 160,4 320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于大鼠右后足足跖皮内,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分别给予灌胃治疗,观察各组足肿胀值,测定血清中SOD的含量,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用sqRT-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结果:四妙丸给药后,大鼠足肿胀均显著减轻,大鼠血清中SOD活性均显著提高,免疫器官脾脏肿大有所缓解,胸腺损害均显著减轻,滑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四妙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和关节肿胀,改善关节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4.
HPLC法测定槐花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槐花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流动相:乙腈-2%冰醋酸(28∶72),色谱柱:HypersilC18(4.6 mm×200 mm,5μm),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结果: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ml,回归方程为Y=3.229×104X-4.987 1×103(r=0.998 8)。结论:本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槐花中槲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Zirchrom Kromasil ODS C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13∶1∶86∶1),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44 nm。结果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分别在0.975~7.80 mg.L-1和0.360~2.88 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A=2.150×104ρ-2.964×102(r=0.999 1)和A=1.776×104ρ-1.947×103(r=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98.8%,测得样品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分别为30.5μg.g-1(RSD=1.7%)和7.90μg.g-1(RSD=2.4%)。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无梗五加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P-糖蛋白介导的中药-化学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珅珅  刘安丽  周倩  单兰兰  范思邈  李遇伯 《中草药》2017,48(15):3189-3197
中西药联合应用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中药作用持久温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节的特点;化学药起效迅速,具有靶点明确、途径单一的特点,二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协同增效、降低毒副作用。P-糖蛋白是一种能量依赖型的跨膜转运蛋白,其介导的外排效应是药物传输的重要靶点。对P-糖蛋白的诱导或抑制作用是中西药联合应用时产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从P-糖蛋白水平对中药与化学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揭示P-糖蛋白在中西药联用中的作用,为临床中西药联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王媛  袁磊  李遇伯  张艳军 《中草药》2017,48(13):2625-263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UPLC-Q-TOF-MS)快速鉴定淫羊藿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碎片对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检测到淫羊藿饮片中以脱水淫羊藿素为母核的黄酮类成分17个、以去甲基脱水淫羊藿素为母核的黄酮类成分6个、其他类型化合物6个。再通过分析10批样品中的化学成分,确定了淫羊藿饮片中16个普遍存在的化学成分。结论 UPLC-Q-TOF-MS方法能快速、准确、较全面地鉴定淫羊藿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淫羊藿化学成分的鉴定及普遍存在化学成分的确定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利用T47D细胞/液质联用及分子对接筛选淫羊藿中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成分。方法:采用溶有淫羊藿提取物的培养基培养T47D细胞,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成分选择性地与T47D细胞结合,培养一定时间后,清洗并破碎细胞,释放出与其结合的成分,最后利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对于鉴定出的可与细胞结合的成分,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其与雌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结果:初步检测出淫羊藿中可与T47D细胞结合的7个成分,分别为淫羊藿苷,朝藿定B,宝藿苷-Ⅱ,淫羊藿次苷-I,宝藿苷-I,朝藿苷甲,脱水淫羊藿素,其中宝藿苷-Ⅱ,脱水淫羊藿素可与雌激素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结论:宝藿苷-Ⅱ,脱水淫羊藿素可与T47D细胞结合,且均可与2种雌激素受体发生作用,提示两者可能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29.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规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内代谢活动分为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发生在所有植物体内,涉及到叶绿素、糖、氨基酸、脂肪酸、核酸等生命必需物质的代谢为初生代谢;发生在部分植物体内,涉及一些对植物生命非必需物质的代谢为次生代谢.  相似文献   
30.
许妍妍  程丽丽  李遇伯  王晖  陈宁  张艳军 《中草药》2013,44(17):2372-2379
目的 分析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阐释制川乌与瓜萎配伍禁忌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RRLC-QTOF/MS分析制川乌与瓜萎配伍提取液,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采用Mass Hunter Workstation软件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化合物鉴别和差异分析;以化合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来表示化学标志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采用此方法共检测到制川乌-瓜蒌合煎液中65种化学成分,进一步鉴别了其中57种成分,15种成分在配伍前后有差异,其溶出受制川乌与瓜萎配伍比例的变化影响.结论 RRLC-QTOF/MS方法灵敏、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制川乌与瓜萎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从体外化学物质基础角度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与瓜蒌是否相反尚无定论,还需结合体内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