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注射用丹参(冻干)4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7.5%,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s、Vd、Vm显著升高(P0.05),PI、RI、NDS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冻干)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NP)、降钙素原(PCT)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84例,分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NP、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血清N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血清N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与对照组(P〈0.01),而非活动组也高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P值以35.40nmol/L为临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4%和93.0%;血清PCT值以0.21nmoL/L为临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5%和8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NP、PCT明显升高,其水平与活动性病情密切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肝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脑瘫肝强脾弱证的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血浆UⅡ、ADM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并与60名健康人(对照组)对照。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ADM、U11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2_+8.28)ng/L比(17.58+3.43)ng/L,P〈0.01;(3.29±0.92)pmol/L比(1.85±0.45)pmol/L,P〈0.011:心力衰竭组血浆uⅡ浓度与心功能级别正相关(r=O.765,P〈O.01),与LVEF负相关(r=--0.681,P〈0.01),与LVMI正相关(r=0.705,P〈0.01),与血浆ADM浓度正相关(r=0.718,P〈0.01):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血浆ADM、UⅡ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1±6.88)ng/L比(38.31±8.11)ng/L,P〈0.01;(2.52±0.49)pmol/L比(3.43±1.02)pmol/L,P〈0.01]。结论血浆ADM和UⅡ浓度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升高,UⅡ、ADM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浓度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临床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6.
我们2005-01~2006-12对157例烧伤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检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IL-17的表达水平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方法检测4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组)、40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普通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强度;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结果耐药组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为(7.85±2.03)%,普通组为(6.23±1.88)%,健康对照组为(5.14±1.67)%,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均0.01);耐药组IL-17含量为(14.29±6.71)ng/L,而普通组为(19.64±7.82)ng/L,健康对照组为(25.42±8.67)ng/L,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IL-17水平在耐药肺结核患者和非耐药肺结核中表达的差异可能是耐药机制产生的原因之一,与耐药性的形成或严重程度有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烧伤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第3、7天与对照组血清ICAM-1、IL-10、TNF-α,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根据患者预后,将观察组又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CAM-1、IL-10、TNF-α对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烧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高于对照组,且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具有差异(P<0.05)。入院第3、7天,中度组血清ICAM-1、IL-10、TNF-α低于重度组,而重度组低于特重度组;中度组入院后血清ICAM-1、IL-10、TNF-α呈降低趋势,而重度组与特重度组呈增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CAM-1、I...  相似文献   
49.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攻克,人群的预期寿命较以前明显延长.受疾病无法治愈或后遗症遗留、慢性疾病发病率升高、中国社会老龄化、残疾评定标准改变等多因素影响,残障老年人士在今后将逐年增多,这将对目前公共卫生保健资源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新的挑战.如何让残障老年人士得到有效便利的康复治疗、生活的更有质量和尊严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残障老年人居家康复是一项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可有效恢复残障老年人本已丧失的功能,或延缓正在丧失功能的速度,还可节约社会公共卫生医疗成本等.近年来,残障人士居家康复服务在国内迅速开展,但对残障老年人居家康复的理论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国内外残障老年人居家康复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的残障老年人居家康复研究与开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组(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双抗夹心免疫发光等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及降钙素的情况,观察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脓毒血症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脓毒血症患者CD8+T淋巴细胞亚群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72 h后CD4+T淋巴细胞增多,CD4+/CD8+比值接近1,效果优于治疗对照组.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72 h后炎症因子高水平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优于治疗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和炎症因子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