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11/2004-06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年龄18~75岁,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患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前签署同意书。患者入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后,即开始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进行干细胞动员,6d后进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进一步纯化后经球囊导管输入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心肌梗死患者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单光子断层发射扫描和正电子断层发射扫描等检查证实,6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梗死面积平均下降42.7%;其中2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梗死面积下降68%,另外4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梗死面积下降31.5%。②治疗后3个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由平均35.6%增加到50.8%,增加了15.2%。③移植手术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术后随访观察过程中无异常发现。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动员后,再分离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减小梗死面积,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猪急性肺段动脉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3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经颈静脉途径向肺动脉注射明胶海绵栓子(直径3.8~4.2 )制作肺栓塞模型,栓塞前后行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并以病理解剖为标准,探讨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对195个肺段进行分析,其中有病理诊断阳性肺段46个,病理诊断阴性肺段149个,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肺动脉段47个,其中出现2个假阳性.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9%,诊断准确率98%.结论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亚肺段水平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兰索拉唑肠溶胶囊中杂质的检查方法,进行稳定性考察,确证杂质的结构。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进行杂质检查的方法学研究及稳定性考察;采用Supelcosil LC–ABZ色谱柱(250 mm×3.0 mm,5μm),Diamond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1.67%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6.2)-乙腈(65:3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0℃。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及标准杂质对照法进行杂质的结构确证。通过相对分子质量(Mr)、分子离子峰(m/z)及液相色谱保留时间(tR)三方面的信息进行杂质的结构确证。结果:供试品经强制破坏后各杂质峰与主峰均能达到基线分离。最低检测限0.05 ng(S/N=3)。不同放置时间主峰峰面积的RSD=0.67%(n=5);改变流动相pH,主峰峰面积的RSD=0.14%(n=3);改变柱温,主峰峰面积的RSD=1.4%(n=3)。杂质E的浓度在1.60~6.4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主峰及各杂质对照峰的峰纯度良好。结论:确证了供试品中杂质的结构,建立了杂质检查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耐用性好,专属性强,灵敏,准确,适用于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剂中杂质的确证、检查及控制。  相似文献   
44.
罗莎  王雪  刘黎洁  李眉 《眼科》2013,22(5):309-312
目的 探讨99mTc-奥曲肽眼眶SPECT/CT显像对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治疗效果评价的价值。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1例活动期TAO患者,37眼受累,5眼未受累。方法 对活动期TAO治疗前后分别行99mTc-奥曲肽眼眶SPECT/CT显像及临床活动性评分(CAS),以评价治疗效果。主要指标 眼眶与枕部颅骨的示踪剂摄取比值(O/OCC)、受累眼外肌组数(N)、临床活动性评分CAS。结果 治疗前受累眼肌数N为(2.70±1.00)条,CAS为(5.49±2.04)。治疗前受累眼的O/OCC为(2.00±0.35),高于未受累眼的(1.1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受累眼O/OCC为(1.38±0.30)、CAS为(1.78±1.18)、N为(1.16±0.93),均低于治疗前(P均=0.000)。而未受累眼治疗后O/OCC为(1.03±0.07),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42)。治疗前O/OCC、N与治疗前CAS有中度相关性(r=0.574,P<0.01;r=0.445,P<0.01);治疗后O/OCC与治疗后CAS有中度相关性(r=0.555,P<0.01),而治疗后N与治疗后CAS无相关性(r=0.235,P>0.01)。结论 99mTc-奥曲肽眼眶SPECT/CT显像在评价活动期TAO治疗效果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眼科,2013, 22: 309-312)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99mT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眼眶SPECT/CT评价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活动性的价值。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04例TAO患者(191眼受累)。方法 行99mTc-DTPA 眼眶SPECT/CT,对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活动性评分(CAS)。主要指标 视觉分析结果(阅片结果、示踪剂摄取增高范围N)、半定量分析结果(球后区与枕部颅骨示踪剂摄取比值URP、眶前区与枕部颅骨示踪剂摄取比值URA)、CAS。结果 TAO活动期眼眶示踪剂摄取增高,非活动期眼眶无示踪剂摄取或仅轻度摄取;以阅片结果为标准,活动期眼眶URP、URA、CAS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均<0.001);以CAS为标准,活动期眼眶URP、URA、N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均<0.001); URP、URA、N与CAS之间呈正相关(r=0.47、0.42、0.55,P均<0.001);阅片结果与CAS在评估TAO活动性方面具有一致性(Kappa值0.373),但已治疗TAO的一致性(Kappa值0.256)明显低于未治疗TAO(Kappa值0.565);CAS<3的受累眼中54.7%(47/86)阅片结果判读为活动期,其中97.9%(46/47)眼眶N值为1~3。 结论 99mTC-DTPA眼眶SPECT/CT在评价TAO活动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CAS的有效补充。(眼科, 2018,  27: 344-348)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针孔准直器平面显像在甲状旁腺显像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临床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 HPT)且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sestamibi,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针孔准直器、平行孔准直器)联合延迟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CT)。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平行孔平面显像(A组)、SPECT/CT(B组)、平行孔+SPECT/CT(C组)、针孔平面显像(D组)、针孔+平行孔+SPECT/CT(E组)5组检查方法检出甲状旁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HPT患者术后病理共发现甲状旁腺病灶79个,其中40例...  相似文献   
47.
广谱抗菌药左氟沙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眉 《药学进展》1998,22(1):41-46
左氟沙鼠为氧氟沙星的光学活性体,其体外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且口服吸收良好,临床上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有满意的疗效,毒副作用小。本文叙述了左氟沙星的制备工艺、体内外抗菌作用、毒性、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8.
抗结核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结核复方制剂是八十年代抗结核治疗的重要进展。本文综术字抗结核复方制剂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的情况,认为复方制剂在结核病控制中具有用药方便,减少服药片数,保障用药依从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氟罗沙星[Fleroxacin,又名;多氟哌酸,略号FLX,商品名:Quinodis(欧洲),Megalone(美国),代号:AM—833,RO23—624]是日本杏林公司于1981年首先合成,1983年在第23届ICAAC会议上首先报道的新的广谱抗菌药,自1987年后深入广泛地进行了药理与临床研究.瑞士的Rohe公司已从日本杏林公司获得了除日本以外的世界范围的专利权,并于1992年8月份首次批准在瑞士上市.  相似文献   
50.
抗革兰阳性耐药菌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的抗革兰阳性耐药感染的抗菌药物正在发展中。本文介绍了它们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临床情况。这些药物将成为治疗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