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9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01.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研究的思路.方法 分析产后子宫复旧的分子过程,以及子宫内膜修复的启动、修复相关的因素,归纳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病变的现代分子病理学演变及特征,探析子宫复旧不良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以及传统有效方药的作用规律与机制.结果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中医药证治具有一定规律性,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其"虚"、"瘀"证侯实质及方药作用规律研究可能获取重要突破.结论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为主的产后病防治是中医妇科学重要特色内容之一,体现产后病机"多虚多瘀",治疗"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应积极开展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测定了拉拔金丝及热超声金丝球键合的组织及织构。结果表明,冷拔后金丝的主要织构为〈111〉和〈100〉丝织构;键合前金丝球中心区域仍保持原来的〈100〉取向,且这种取向可保留到一次键合后的样品中心;水平方向的热超声振动使一次键合后界面处形成一层水平长条晶粒;键合时输入功率过大会造成再结晶及异常长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难治性炎症性肠病行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后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5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另外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针对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粪菌移植治疗后出现的护理问题,需要采用全新的护理理念应对,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流行特征。方法连续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形式调查该院住院患者,对调查日的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统一填写调查表。结果 3年医院感染率为4.7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5.01%。3年合计,各科室感染率前3位为重症医学科(35.00%)、层流病房(31.58%)、血液科(15.95%);感染部位构成比前3位为下呼吸道(47.43%)、泌尿道(15.81%)、血液系统(8.82%);病原体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3.90%)、大肠杆菌(11.23%)、金黄色葡萄球菌(9.63%)。结论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是重症医学科、层流病房、血液科,主要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系统,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临床诊断明确的68例老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于发病3d内及发病后7d开始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组均有发生呼吸道等感染病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总胆固醇等均无明显改变,营养状态良好,早期2个时段给予肠内营养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选择时机以7d内为宜,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55-5p mimic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运动能力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A549细胞,将未经转染的细胞设为Control组,miR-155 mimic及HIF-1α分别转染至A549细胞,设为miR 155 mimic组和HIF-1α组;再将两者共同转染于A549细胞,设为mimic+HIF-1α组。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 375与SLC7A11的靶向关系,利用RT PCR检测各组细胞miR 155-5p及HIF-1α mRNA表达水平,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各蛋白表达。结果 HIF-1α是miR 155-5p-mimic的靶向基因。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HIF-1α-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升高(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升高,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miR-155-5p可通过靶向抑制HIF-1α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VEGF/P38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在本科收治的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采用抗病毒、吸痰、吸氧、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次1 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 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2.50%)及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10.71%,55.36%);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提高有效率,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Orem自理模式在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直肠癌行Miles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应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低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中药北刘寄奴(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北刘寄奴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hydroxycinnamic acid,1)、咖啡酸(caffeic acid,2)、syring-in(3)、(7S,8R)-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β-glucopyranoside(4)、vanillyl 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5)、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2,6-dimethoxy-4-hydroxyphenol 1-O-glu-copyranoside,6)、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7)、rubinaphthinA(8)、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9)、(6S,9R)-roseoside(10)。结论化合物2~10为首次从阴行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