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超声造影评价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组织病理对照,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hrasonography,CEUS)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疗效判断中的可靠性。 方法建立8只兔肝VX3肿瘤模型,并进行RFA,有选择地控制消融范围,确保有存活肿瘤组织。在ERFA后4d,CEUS和组织病理检查,比较CEUS获得的消融灶最大径与病理标本的最大径,CEUS切面与病理切片层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分析CEUS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结果CEUS发现7个消融灶内有残存肿瘤组织,4个消融灶周边出现明显的良性增强带,与组织病理检查对应一致。CEUS获得的消融灶最大径与病理标本的最大径无统计学差异,CEUS和组织病理获得的肝肿瘤坏死成分占病灶总面积的百分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6)。 结论CEUS在RFA后早期能较准确地鉴别RFA引起的凝固样坏死与残存的肿瘤组织,辨别消融灶周边的良性增强,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血管识别成像技术(VRI)在肿瘤血管靶向药物聚乙二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代号M2ES)Ⅰ期临床试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肝转移癌患者,给药剂量分别为15mg/m2(4例)、30mg/m2(3例)、60mg/m2(2例),每周给药1次,共3次,用药结束后观察7d。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每次给药后的第2、7天进行VRI成像检查。配合Image-ProPlus6定量分析软件行肿瘤内的造影剂摄取率计算,肿瘤治疗有效定义为治疗前后造影剂摄取率下降10%以上。结果 VRI检查总次数为59次,与治疗前对比,有效组共3位患者9次超声造影检查肿瘤内造影剂摄取率平均减少53.1%,其他患者造影剂摄取率治疗前后无改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RI成像技术在肿瘤血管靶向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可反复多次使用,能有效、及时地监测用药后肿瘤的血流灌注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腮腺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其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5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表现.结果 腮腺腺淋巴瘤内部回声分为3种类型:A型为均匀低回声(19个,23.8%);B型为低回声伴短线状强回声,呈“细网格状”结构(22个,27.5%);C型为混合回声,呈“粗网格状”结构,伴短线状、斑片状强回声及无回声区(39个,48.7%).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主要基于其病理组织结构的特点;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能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17种云南产枫斗类石斛资源的状况和原植物来源鉴定,为保护石斛资源和解决枫斗品种混淆问题奠定基础.方法 产地调查、查阅文献和资料分析.结果 云南产17种枫斗类石斛分别属于石斛组(15种)和瘦轴组(2种).11种有入药使用的记栽,其中3种收载于<中国药典>.结论 对云南产17种石斛枫斗类资源和原植物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在石斛采收和枫斗加工过程中品种混淆的问题,也为石斛类药材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经多年临床探索甲沟炎的治疗,仅切除病侧趾甲边缘2~3mm即可,如果是嵌甲性甲沟炎,术后极易复发,可将已暴露出的甲床侧面边缘适当切除或破坏,今后该处不再长出趾甲,即不会再有嵌甲存在,自然不会再发甲沟炎。经这种方法治疗,一般5—7天创面即可愈合并将其根治。  相似文献   
76.
颜面部的皮脂腺囊肿作传统的手术治疗后会遗留明显瘢痕,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而采用2—3mm的微创小口,先挤出囊内容物,再挤压和缓慢牵拉囊壁,最终完整取出囊壁。此法术后无明显瘢痕,一次性治愈率可达87%左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动脉相血流灌注参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细胞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2.4m1)造影剂后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17例FNH19个病灶(FNH组)和41例HCC41个病灶(HCC组)的动脉相血流灌注参数(到达时间,峰值时间和峰值强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增强斜率和增强时间,对这些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造影剂到达时间:FNH组为(10.44±1.43)s,HCC组为(12.64±2.30)s;(2)峰值时间:FNH组为(16.64±2.75)S,HCC组为(21.32±3.86)S;(3)增强时间:FNH组为(6.19±1.79)S,HCC组为(8.67±2.62)s;(4)增强斜率:FNH组为(5.48±1.71)dB/s,HCC组为(3.79±0.99)dB/s。FNH组与HCC组造影剂到达时间、峰值时间、增强时间、增强斜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5)峰值强度:FNH组为(31.42±3.15)dB,HCC组为(30.73±3.86)d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法可以发现FNH和HCC动脉相血流灌注差异,有助于FNH与HC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剂Sonazoid在肝实质枯否相显像时接受重复性爆破方式下的不同高机械指数照射后的微泡破坏情况。方法对8只健康兔的肝实质枯否相(注射造影剂后10min)以Precision Burst成像技术中的重复性爆破程序方式给予不同高机械指数(1.0,1.4,1.9)对肝实质(肝-右肾切面)进行超声照射后,再以低机械指数(0.08)超声造影实时观察照射区域的视频改变情况。采用Image J图像定量分析软件得到不同高机械指数爆破下的肝实质爆破区域深度、宽度和造影剂微泡破坏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的高机械指数与这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当重复性爆破的持续时间相同时(均为3s),机械指数越高(分别为1.0、1.4、1.9),重复性爆破照射区域的深度越深,分别为(2.20±0.22)、(9.25±0.61)、(20.30±1.07)mm,两者的相关性极好(r2=0.954,P0.01);同时,微泡破坏百分率也越高,分别为(21.02±1.63)%、(21.02±2.25)%、(81.57±1.63)%),与机械指数的相关性也很好(r2=0.927,P0.01)。然而,相对应的爆破照射区域宽度分别为(5.45±0.50)、(5.62±0.46)、(4.80±0.25)mm,与机械指数无相关性(r2=0.07,P=0.287)。结论在重复性爆破照射Sonazoid肝实质枯否相时,机械指数越高,微泡破坏率越高,爆破照射区域的深度也越深。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肝局限性结节状增生(FNH)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模式及中央瘢痕与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44例肝FNH患者的44个病灶进行检查,分为小病灶组(直径〈3cm,n=25)及大病灶组(直径≥3cm,n=19),对病灶在超声造影的动脉期增强模式、中央星状瘢痕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动脉期增强模式:小病灶组有18例(72.0%,18/25)、大病灶组有14例(73.6%,14/19)于动脉早期呈轮辐状离心性强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病灶则均为全瘤迅速强化。中央星状瘢痕:小病灶组于延迟期发现4个低增强中央瘢痕(16.0%,4/25),大病灶组可见10个低增强中央瘢痕(52.6%,10/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FNH动脉期轮辐状离心性强化的检出率均较高。低增强中央瘢痕在大病灶组检出率较高,但在小病灶组的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80.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提高超声造影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脓肿5例、肝炎性假瘤4例、肝结核3例)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和肝结核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8/12)的低回声病变(11/12),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6/12)。5例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但3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4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呈"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缺乏占位感;3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变异较大,但每种炎性病变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