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0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经导管化学消融室间隔术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类型、持续时间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经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治疗效果不佳的HOCM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6~60岁.采用导管化学消融室间隔术治疗.术中严密监测心电图,记录经导管向间隔支动脉注射无水乙醇后,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过程及处理后的转归.结果:60例患者中52例(86.7%)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其中I度房室阻滞33例(55.0%),Ⅲ度房室阻滞19例(31.7%);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0例(66.7%);合并左前分支阻滞5例(8.3%);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5例(8.3%);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7例(61.7%).上述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均在暂停注射无水乙醇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后数秒至20 min内消失.结论:经导管化学消融术治疗HOCM,术中虽心律失常并发症多见,但持续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不失为一种治疗HOCM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2例置入Kappa700DR起搏器患者,其脉冲发生器于体外发生完全电重设,表现为VVI模式, 65次 /分,提示起搏器在运输过程中应妥善保管,避免强磁场及低温,在置入体内前要进行参数检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207例,根据有无贫血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史、COPD病史、左室功能、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病死率、1年总生存率。结果共有23.7%患者合并贫血,2组患者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组患者年龄更高,肾病患者更多,有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更多,住院时间更长(11.5VS.5.2d),住院病死率更高(10.2%VS.5.7%),1年总生存率更低(67.3%VS.87.6%,P〈0.05)。结论贫血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并不少见,与高龄、肾病和既往心功能衰竭相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4.
<正>患者,男,41岁。因中度活动出现胸闷、气短,加重1周入院。查体:T 36.3℃、HR 64次/min,BP 118/82 mm Hg。一般状态较差,慢性病容。叩诊心界略向左扩大,第5肋间位于左锁骨中线上,听诊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2/6级,向腋下及心底部传导,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3/6级,向颈部传导。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对QRS中间向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得129例,根据旁路部位分9组;左前壁(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右前壁(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左后间隔(RPS),对比分析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结果①与消融旁路后心电图对比,12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均影响中间向量.②中间向量变化与旁路位置有关:aVL(和Ⅰ)导联,aVF(和Ⅱ、Ⅲ)导联及V1导联中间向量改变与旁路部位有明显关系.③预激综合征影响QRS电轴:LA、LL旁路出现心电轴右移(P<0.01);LP、RL、RP、RMS及RPS旁路出现心电轴左移(右中间隔P<0.05,余P<0.01);RA、RAS旁路术前、术后心电轴无显著差异(P>0.05).④预激综合征影响横面移行区:LA、LL、LP和RP、RPS及RMS旁路常使横面移行区右(前)移.⑤中间向量改变与预激向量有关:aVLⅠ、Ⅱ、aVF、Ⅲ、V1导联QRS波群中间向量的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P<0.01).结论显性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群初始向量同时,影响中间向量,且中间向量改变与δ波方向基本相同;观察中间向量的改变将有助δ波不明显的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66.
目的报告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导致相邻正常冠状动脉发生急性血栓闭塞的经过。方法1例患者在前降支行PCI时,造成正常左回旋支内急性血栓闭塞。另1例在行左回旋支PCI时,造成正常前降支内急性血栓闭塞。结果1例患者因发生前降支和回旋支急性闭塞,产生心室颤动而死亡。另1例对前降支新发血栓行PCI等抢救成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行PCI时,可导致血栓逆行栓塞其相邻的正常血管,造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故在操作中注意技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老年 (≥ 7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方法  10例老年AMI患者予以G CSF 30 0 μg~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 ,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行外周血WBC计数检查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结果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外周血中WBC量分别为 6 .75× 10 9 L、2 8.16× 10 9 L、34.93× 10 9 L、34.4 0× 10 9 L、38.93× 10 9 L、2 1.85× 10 9 L ;CD34+ 量分别为 6 .2 5× 10 6 、5 1.10× 10 6 、92 .6 0× 10 6 、10 9.6 5× 10 6 、134.6 9× 10 6 、4 5 .0 9× 10 6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外周血中WBC、CD34+ 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 6天 ;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数量变化呈正相关 (r=0 .94 0 ) .结论 老年AMI患者行G CSF动员安全可行 ,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变化曲线高峰均出现在第 6天 ,且WBC与CD34+ 细胞数量之间具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冠脉造影法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世居高原藏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分布频率及与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浆ACE水平的关系,探讨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机制.方法 筛选世居高原的青海地区藏族、汉族健康男性青年各30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两组人群ACE基因的I/D多态性;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动脉血氧分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肺动脉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血浆ACE水平.结果 藏、汉两组ACE基因的II、ID、DD三种基因型的频率为0.700、0.233、0.067和0.300、0.467、0.233,差异有显著性(x2=9.725,P=0.006);两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6、0.184和0.534、0.466,差异有显著性(x2=10.227,P=0.001);两组人群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血浆AC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与ACE基因I/D多态性无相关性.ACE基因L/D多态性在藏、汉民族间存在差异,致血浆ACE水平差异,这种差异与藏族人群适应高原低氧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