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类金刚石薄膜成分变化对蛋白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制备类金刚石薄膜 (DL C) ,再将 DL C进行有氧和低压氩气保护条件下的热处理 ,分别得到富石墨相 DL C和富金刚石相 DL C。通过 X光电子能谱分析了三种 DL C的碳相组成 ,用放射性同位素 1 2 5I标记法 ,测定了恒温条件下人血白蛋白 (HSA)、纤维蛋白原 (HFG)和免疫球蛋白 (Ig G)在 3种 DL C材料表面的吸附量。结果 ,经两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DL C中石墨相和金刚石相分别增加了一倍左右 ;随着石墨、金刚石等杂质相的增加 ,DL C对 HSA的吸附能力下降 ,对 HFG和 Ig G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蛋白吸附特性也由原来对 3种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 ,转变为对 HFG和 Ig G的优先吸附。这一结果表明 ,石墨和金刚石等杂质相将严重影响 DL C的蛋白吸附性能 ,并进而对 DL C的血液相容性产生负面影响。文中还对石墨和金刚石相的转化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以类金刚石薄膜(DLC)、含硅DLC、石墨、金刚石薄膜(DF)、低温各向同性碳(LTIC)和碳化硅为材料样本,用T型关联度法对其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消耗率、溶血率和表面能量参数等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动态凝血时间与亲水性的表面能量参数呈正相关,与临界表面张力呈负相关,其中与界面张力的关联度最大(0.63),其次为临界表面张力(-0.43);(2)与动态凝血时间的情形刚好相反,溶血率与亲水性的表面能量参数呈负相关,而与临界表面张力呈正相关,对溶血率影响较大的仍然是界面张力(-0.43)和临界表面张力(0.29);(3)与血小板消耗率关联最大的是临界表面张力(0.68),其次为表面张力(0.32);(4)动态凝血时间与血小板消耗率、溶血率之间有较大的负关联度。结果表明:动态凝血时间取决于其表面亲水性和有限润湿的平衡,血小板消耗的基础是材料表面良好的润湿与亲水性,而材料表面的疏水作用和充分的润湿则成为溶血的推动力量;动态凝血时间与溶血率和血小板消耗率之间具有“跷跷板效应”,因而可等效地用动态凝血时间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证实:以血浆蛋白吸附为先导的血小板黏附、变形而致血栓形成,是生物碳素材料的主要凝血机制;可以临界表面张力为指标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本研究为用表面界面性能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一种起病骤急、进展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急腹症。虽然本病已引起许多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但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意见方面尚存在不少争议,目前病死率仍在30%~50%。我院在1986年3月~1993年5月这7年间,对27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从叉蕊薯蓣(D.collettii HooK.f.)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到四个甾体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推定化学结构为3-O-(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Ⅰ];3-O-[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α-L-rah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Ⅱ];3-O-{α-L-鼠李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ranosyl}-yamogenin)[Ⅲ];3-O-{β-D-葡萄吡喃糖(1→3)-[α-L-鼠李吡喃糖(1→2)3-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Ⅳ]。其中Ⅰ为已知物,Ⅱ、Ⅲ、Ⅳ为首次从植物界得到的新甾体皂甙。  相似文献   
25.
从叉蕊薯蓣(D.collettii HooK.f.)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到四个甾体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推定化学结构为3-O-(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Ⅰ];3-O-[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α-L-rah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Ⅱ];3-O-{α-L-鼠李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ranosyl}-yamogenin)[Ⅲ];3-O-{β-D-葡萄吡喃糖(1→3)-[α-L-鼠李吡喃糖(1→2)3-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Ⅳ]。其中Ⅰ为已知物,Ⅱ、Ⅲ、Ⅳ为首次从植物界得到的新甾体皂甙。  相似文献   
26.
何兰  陈耀祖  丁立生  李伯刚 《中草药》1997,28(7):392-395
从川西翠雀花中首次分得5个二萜生物碱:yunnalephinne,nominine,lycoctonine,hetisine和delelatine。通过波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27.
灰枝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灰枝紫菀全草中分得7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β-谷甾醇,β-香树素,胡萝卜甙,菠甾醇,豆甾烷醇,3β-羟基-20,24-二烯达玛烷,以及用晶体衍射确定了表木栓醇的结构。除菠甾醇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8.
地榆促造血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地榆促造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培养在96孔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地榆提取物培养10 d,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骨髓细胞增殖,体外筛选地榆促造血作用的有效部位;用1、0.5、0.1 mg.kg-1,地榆有效部位连续灌胃给予小鼠14 d,分别计数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进一步验证体外筛选所获有效部位的促造血作用。结果:地榆皂苷显示增强细胞因子刺激的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增殖,鞣质和黄酮类成分没有作用;以1、0.5、0.1 mg.kg-1总皂苷处理小鼠14 d后,显著增加了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也显著升高。结论:地榆皂苷是促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增殖的主要活性部位,地榆皂苷也能升高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HRP-HPLC测定中药红曲中的微量毒性成分桔霉素。方法用复合提取剂提取红曲样品,采用Irrogulour-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pH2.8);流速1 ml.min-1;柱温25℃;荧光检测,波长λex=331 nm、λem=500 nm。结果桔霉素7~220 ng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最低检测限0.5 ng,相对回收率99.8%~103.2%,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1.76%~3.31%、3.96%~5.02%。16批红曲发酵物中的桔霉素平均含量为21.4±19.1μg.kg-1。结论所用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中药红曲中桔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综述了全球医药界在中药开发利用方面的特点和趋势,在阐述内地中药行业的产业、资源和研发优势,香港地区的信息、国际市场运作和资金优势的同时,提出了适合两地的合作架构及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