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检测高血压病患者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检测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高血压病患者85例以及正常对照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含量,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右房和右室内径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法)比较NT-proBNP在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导致NT-proBNP水平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中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病患者中NT-proBNP水平随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NT-proBNP与左室内径(r=0.737,P<0.01)、左房内径(r=0.538,P<0.01)、右房内径(r=0.313,P<0.05)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04,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中NT-proBNP显著升高,NT-proBNP是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2.
在调查广州市花都区生活垃圾收运量及日产生量的基础上,根据花都区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回归法、类比法、历史类推法对花都区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进行预测,依据对生活垃圾多年调查积累的经验,将这3种方法预测结果取其权重综合预测花都区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并结合花都区生活垃圾收运率预测其2005-2010年生活垃圾的收运量.  相似文献   
83.
二尖瓣球囊成型术10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型术的疗产及其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1063例完成此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
丹参酮ⅡA纳米球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球.以用于观察局部灌注后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了PLGA包载的、载药量为1.55%土0.016%(mg/mg),平均粒径为119nm的丹参酮ⅡA纳米球,将其和空白纳米粒分别局部灌注于球囊损伤后的兔颈动脉内,对内膜增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8d丹参酮ⅡA纳米粒组与空白纳米粒组和动脉损伤模型组相比,内膜面积明显减少(P〈0.01);空白纳米粒组与模型组的内膜面积比较,无明显变化(P=0.302);内膜面积/中膜面积作为内膜增殖指数的指标,丹参酮ⅡA纳米粒组比动脉损伤模型组减少了39.7%。本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丹参酮ⅡA纳米粒,局部灌注于内膜剥脱后的血管内,不仅证实了其组织相容性,而且显示出良好的局部摄取,以及显著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殖的效应。  相似文献   
85.
为了比较经胸一维(1D),二维(2D) 和三维(3D) 超声心动图及核磁 共振方法 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重量测定上的相关性,选择3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接受了 经胸常规(1D,2D)和3D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核磁共振(MRI)检查,并计算左室心肌重 量 。结果显示:1D数据与MRI测值相关性较低(r=0.42,P>005);而2D(r=0 .64,P <0.01)和3D超声测值(r=0.78,P<0.01)与MRI值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与1D和 2D测 值比较,3D测值与MRI值有明显高的一致性(1D:399.2g;2D:285.9g;3D:172.6g比较MRI : 199.1g)。三维超声的观察者间变异性为5.1%。提示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方法可以较准确的 测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重量,在临床上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曾智  吕均  饶莉  张庆  胡宏德  贺勇 《四川医学》2005,26(5):504-505
目的 为评价国产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疗效及并发症,对我院用国产蘑菇伞行PDA封堵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PDA患者,男15例,女5 2例;年龄3~66岁,平均年龄(2 1.3±12 .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PDA直径2 .5~17mm ,平均(5 .7±2 .8)mm。经胸超声肺动脉压18~67mmHg ,平均(2 8.2±10 .4)mmHg ,左心室舒张末径(5 2 .3±1.7)mm。术中造影显示PDA最小直径2~14 (平均4.6)mm ,经导管测量肺动脉压18~68mmHg ,平均(3 2 .3±11.8)mmHg。应用F7~F9长鞘管输送国产蘑菇伞封堵器,行PDA封堵术。术后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 66例(98.5 % )成功行经导管PDA封堵治疗,1例3岁患儿因其造影直径过大(14mm) ,而放弃封堵治疗。66例封堵成功的患者使用的蘑菇伞大小4/6~16/18mm(平均9.5 /11.6mm)。1例(1.5 % )患者在术后18h发生机械性溶血。1例(1.5 % )术后6个月出现再通。其余患者(97.0 % )在以后随访期间无残余分流或再通,未发现封堵器造成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术后12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平均肺动脉压(19.9±5 .9)mmHg ,左心室舒张末径(5 1.7±10 .5 )mm ,与术前比较变化有显著差异(t=8.2 71,P =0 .0 0 0和t =5 .0 3 8,P =0 .0 0 0 )。结论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治疗PDA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在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NT -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NT- proBNP用于评价风心病心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42例以及正常对照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 -proBNP浓度,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舒末内径、左房、右房和右室内径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法)比较NT proBNP在风心病患者中不同NYHA分级间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寻找影响NT -proBNP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风心病患者中NT- 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在风心病患者中NT proBNP浓度随NYHA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地升高(P <0 .0 5 ) ,但是多因素相关分析仅发现NT proBNP与左室舒末内径有微弱的正相关趋势(r =0 .3 0 4,P =0 .0 76) ,而同左房内径、右房、右室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NT- proBNP显著升高,这一异常同心力衰竭的严重度有一定关系,但是同左室收缩功能以及心脏结构异常程度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我国公立医院及其各级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及预测研究。方法 使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我国各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医疗费用的变动情况,并运用GM(1,1)模型预测对2021—2025年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20年,各级公立医院的药品费用贡献率均最高,并一直呈负向变动,各级公立医院的其他费用贡献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有所成效,门诊费用的药占比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同时要重点管控耗材费用,破除目前由控制单项费用占比导致的医疗服务价格平移的模式,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不同级别医院费用结构变动有所不同,要推动各级医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2016年输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期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各输血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本院2015—2016年共计成分输血37 652人(86 175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31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其中发热83.08%(275/331),过敏14.80%(49/331),发热合并过敏0.30%(1/331),其他1.81%(6/331);常用输血成分中,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15/13 320),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9%(185/18 776),洗涤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5%(3/1 329),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28/4 217),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儿童年龄、原发性疾病、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其中单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年龄、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是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0.
基因治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在载体的构建、靶基因的界定和活体内基因转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使许多因基因结构或表达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利用基因治疗可获得根治。自1992年人类首次成功地应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揭开了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序幕,近十年时间内,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基因治疗方法学及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基因治疗方法学及进展1.1 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指将正常和野生型的基因插入靶细胞的染色质基因组中,以补充缺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