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医药卫生   4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染色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改良的人淋巴细胞微核染色法Animprovedstaningmethodformicronucleiofthehumanlymphocytes¥//杨录军,曹佳(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分子毒理实验室)630038关键词淋巴细胞;微核;染剂和染色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重庆市青年男性人群中昼夜节律紊乱是否与抑郁症状存在关联。方法采用中文版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unich chronotype questionnaire,MCTQ)测量社会性时差(用来反映昼夜节律紊乱的指标),同时测量了平均睡眠时长和反映生物钟特性的睡眠时型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标准分测量抑郁症状。结果研究对象的社会性时差为0.9(0.5,1.3)h,其与睡眠时型指标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性(r=0.73,P<0.001)。社会性时差与SDS标准分呈正相关,校正睡眠时型、睡眠时长、年龄、体重指数、体育运动、吸烟、饮酒、饮茶等因素后,社会性时差每增加0.5h,SDS标准分相应增加2.1%(95%CI:0.5%~3.5%,P=0.011)。结论社会性时差与SDS标准分呈正相关,提示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与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OX2)抑制剂gp91ds-tat对瓦斯爆炸肺损伤大鼠的影响。
  方法  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瓦斯爆炸肺损伤模型组、gp91 ds-tat治疗组,每组30只。将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放置于巷道距离起爆点240m处。爆炸后立即一次性通过腹腔注射给予治疗组大鼠gp91 ds-ta(t 1 mg/kg)。3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后24h、72h、7d(每组每次10只)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处死,取肺组织包埋用于制作切片样品;冷冻肺组织用于三磷酸腺苷(ATP)、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m)、磷酸果糖激酶(PFK)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NOX2、过氧化氢酶(CAT)及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肺脏出血、塌陷,CAT、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线粒体关键转录分子A(TFAM)表达降低(P < 0.05),而NOX2表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相比,gp91 ds-tat治疗组大鼠的α-KGDH、ICDHm、PFK的活力及ATP含量升高(P < 0.05),CAT、TFAM、mRNA相对表达水平提高(P < 0.05),而NOX2的表达降低(P < 0.05)。
  结论  gp91 ds-tat可能通过调控肺内的能量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瓦斯爆炸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程度,其作用可能与抑制NO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SOX30基因对桥粒基因DSC3的表达调控及其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O分析)获取SOX30调控的重要基因及通路;利用JASPAR数据库预测DSC3启动子区SOX30蛋白结合位点;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SOX30与DSC3在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并用逆转录PCR检测A549细胞高表达SOX30后对DSC3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SOX30基因敲除小鼠肺组织中DSC3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平板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及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分析DSC3是否参与SOX30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抑制。结果:GO分析显示SOX30基因与黏着斑、锚定连接、黏着连接等细胞连接基因表达显著相关;DSC3启动子区存在多个SOX30蛋白结合位点;SOX30与DSC3在肺腺癌中表达正相关(r=0.154,P=0.000);高表达SOX30后,A549细胞中DSC3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 < 0.05);敲除SOX30基因后,纯合子(SOX30-/-)小鼠肺组织中DSC3 mRNA水平显著低于杂合子(SOX30+/-)及野生型(SOX30+/+)小鼠(P均 < 0.01);在高表达SOX30后的A549细胞中,干扰DSC3的表达后将显著减弱SOX30对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P均 < 0.05)。结论:SOX30是调控DSC3表达的关键分子,DSC3是SOX30发挥抑癌功能的重要下游基因,SOX30-DSC3调控可能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昆明山海棠对人白血病细胞HPRT位点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HPRT位点的影响。方法:用THH水溶液对HL-60细胞进行浓度梯度染毒,不同时间点进行单细胞微孔接种,计数阳性克隆,测定接种存活率、克隆效率和突变频率。结果:THH染毒细胞的突变频率,在处理剂量3.35 ̄20.10mg/ml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但随着THH的浓度增高至33.50mg/ml组,由于细胞存活率太低,细胞数不够最后接种要求,不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成年男性精子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及完整性与常规精液质量参数的关联,探讨精子mtDNA相关指标在反映男性生育力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161例参加男性生殖健康调查的志愿者的精液样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omputer-aided sperm analysis,CASA)进行精液参数分析,Diff-Quick试剂盒染色检测精子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精子mtDNA拷贝数,长链PCR检测mtDNA完整性.结果 mtDNA拷贝数与常规精液参数包括精液体积、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率、精子活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呈负相关(r=-0.168、-0.452、-0.474、-0.189、-0.306、-0.235,P均<0.05).除精子前向运动率外,mtDNA完整性与其余常规精液参数均呈正相关(r =0.193、0.379、0.480、0.325、0.282,P均<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mtDNA相关指标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精子活率和正常形态率之间的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 mtDNA拷贝数和mtDNA完整性与常规精液质量参数之间存在关联,mtDNA相关指标可能是反映精子质量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7.
98.
王卉  龙小丽  曹佳 《护理研究》2023,(2):359-36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血栓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置管后进行局部上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凝血指标及穿刺侧腋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剔除脱落病例,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纳入30例病人。置管期间观察组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对照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肿瘤PICC置管病人血液循环障碍,调整全身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99.
细胞凋亡中Ca2+的分子靶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2 是细胞凋亡中一个重要的信号因子,凋亡时Ca^2 的靶点涉及蛋白酶、核酸内切酶、转谷氨酰胺酶以及维持质膜磷脂对称性的酶类等。对Ca^2 的分子靶点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细胞凋亡效应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0.
刘胜学  曹佳  安辉  敖琳 《毒理学杂志》2000,14(3):170-172
属于电离辐射的60 Coγ 射线的损伤效应早已被证实 ,但主要集中在对人体正常细胞或实体瘤细胞的影响方面 ,而有关γ 射线对人白血病细胞的损伤效应 ,特别是细微分子水平损伤及其生物化学进程还了解得较少。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Hypoxanthine guaninephosphoribosyltrans ferase ,简称HPRT)基因由于具有以下的特点而成为研究电离辐射致突变的较为理想的生物标记 :HPRT基因是细胞存活非必需的 ,定位于X性染色体上 ,人类细胞的HRPT基因结构与序列已经清楚等。以往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