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在医院各部门应用日益广泛,麻醉科在我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信息量大、杂。过去其信息由手工书写,保存、查阅、查询、统计、科研及与同行交流十分不便。而计算机用于麻醉管理,其突出优点是迅速、可靠、准确,具有很大的存储能力,克服了以往手工书写的弊端。通过麻醉信息管理子系统在我科应用,全面规范了麻醉信息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眼点穴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和经皮电刺激耳眼穴组(B组),每组80例.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控,30 min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 h;B组电刺激耳眼穴,操作方法同A组.观察时间分别为开始麻醉至剖出胎儿(T1)、剖出胎儿至缝合子宫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观察项目分别为①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②胃复安、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结果 A组较B组在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在T1、T2时间段两组无差异(P>0.05);A组较B组术中胃复安使用率降低(P<0.01);两组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眼穴具有更为明显的抗恶心呕吐作用.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椎管内潜伏期镇痛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1-2];亦有研究发现,硬膜外镇痛本身可能引起分娩过程中胎位的不正常旋转而最终采取剖宫产分娩[3].对于已存在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往往在潜伏期迫切要求镇痛,临床上常进行体位管理以纠正胎方位异常.但剧烈的产痛使产妇难以配合,对此类产妇如何行潜伏期分娩镇痛应慎重考虑[4].有研究表明,双管硬膜外潜伏期分娩镇痛可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质量[5].本文回顾性分析枕横位或枕后位初产妇的分娩资料,评价双管硬膜外潜伏期分娩镇痛联合体位管理对此类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双管硬膜外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镇痛对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炎症反应及肺氧合功能影响。方法 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病人56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麻醉诱导前,P组将帕瑞昔布钠40 mg以生理盐水2 mL稀释静脉注射,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中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均采用吗啡自控静脉镇痛24 h。观察两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吗啡用量;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 L-6)、白细胞介素8(I 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 NF-A)水平;在T0、T2、T3、T4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氧分压(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吗啡用量明显减少(t=3.205、3.523,P〈0.01);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T4时I L-6、IL-8、T NF-A水平均显著升高(F=9.552、407.411,q=7.636~14.521,P〈0.01);与C组比较,P组T1、T2、T3、T4时I L-6、IL-8和T NF-A水平降低(t=2.249~13.546,P〈0.05)。与T0时比较,C组T2、T3、T4时PaO2/Fi O2比值显著降低(F=10 3.13,q=6.123~8.357,P〈0.01),P组仅T3时PaO2/Fi O2比值显著降低(F=5.092,q=4 5.06,P〈0.01);与C组比较,P组T2、T3、T4时PaO2/Fi O2比值明显升高(t=2.469~3.170,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镇痛可抑制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肺氧合功能,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耳眼点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影响。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择期剖宫产产妇160例,术后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S组,n=80)、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组(E组,n=80)。S组术前行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E组术前行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强度由产妇自己控制,刺激30min后麻醉,术后4、10、22h各重复刺激1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h(T1、T2、T3、T4)静息痛、宫缩痛及动态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EA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硬膜外镇痛复合液用量,术后48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甲氧氯普胺使用率,瘙痒发生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与E组比较,S组术后T1、T2、T3、T4时静息痛、宫缩痛及动态痛VAS评分、PCEA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比值及镇痛复合液用量显著降低(t=2.788~5.021,P<0.01),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和甲氧氯普胺使用率显著降低(χ2=14.107~22.747,P<0.01),瘙痒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相关副作用。结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耳眼点穴可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并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探讨国产盐酸艾司洛尔(Esmolol)静脉注射缓解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疗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麻患者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和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异丙酚复合全麻组(P组),穴位电刺激+异丙酚复合全麻组(EP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行持续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电刺激,以刺激频率2 Hz和100 Hz的疏密波进行交替刺激,刺激强度8~12 mA.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5 μg/ml);麻醉维持:以0.1μg/ml幅度增加或降低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维持BIS 45~55,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 mg和芬太尼0.05~0.1 mg.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前、切皮后、术中探查、术毕时记录HR、MAP和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记录芬太尼用量.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电刺激30 min、切皮后、术中探查、术毕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EP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和芬太尼用量低于P组(P<0.01);两组MAP和HR均波动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各时点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EP组电刺激30 min时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浓度下降(P<0.05),P组术中探查时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全麻患者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减少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78.
背景与目的: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何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癌痛治疗的最大难题.本研究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56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控制疼痛,同时不良反应较大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PCEA吗啡(A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EA(B组)方法镇痛.2组均采用PCEA方法,镇痛液2组均为200ml,A组内含吗啡20mg,B组内含吗啡20 mg,氯胺酮100 mg.采用上海博创电子泵,负荷量为5 ml,背景剂量均为2 ml/h,PeA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2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后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A组为3.68、3.54,B组为2.26、1.52,2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A组明显多于B组,B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A组明显高于B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温和热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研究的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年龄≥65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为Ⅰ~Ⅱ级;无语言交流障碍;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麻醉复苏。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患有耳道疾病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异常者;病态性肥胖症;术前4周有发热或感染患者。选择于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手术科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充气式升温毯组(A组)、液体加温组(B组)、充气式升温毯联合液体加温组(M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入室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出室时(T4)的鼓膜温度,及围术期计划外低体温发生率、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寒战发生情况和热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正态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4组患者T1时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1,P>0.05);在T2~T4时,与C组比较,A组(T2~T4:t=11.504、10.056、14.205)和M组(T2~T4:t =13.710、12.086、19.101)患者鼓膜温度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t =1.840、-1.386、1.371,P>0.05);与A组比较,B组(T2~T4:t=9.628、10.409、11.315)和C组(T2~T4:t=11.504、10.056、14.205)患者鼓膜温度明显降低(P<0.05),M组(T2~T4:t=-1.493、-1.072、-1.179)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组患者低体温事件发生率(χ2=0.073)、寒战发生次数与程度(χ2=0.077)、PACU停留时间(t=-0.250)、热舒适度评分(U=43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M组低体温事件发生率(C组vs A组:χ2=5.963,C组vs M组:χ2=4.356)、寒战发生次数与程度(C组vs A组:χ2=6.667,C组vs M组:χ2=6.667)、PACU停留时间明显降低(C组vs A组:t=-3.701,C组vs M组:t=-4.023),热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C组vs A组:U=206.500,C组vs M组:U=211.500)(P<0.05)。 结论单纯采取充气式升温毯可维持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平稳,降低低体温和寒战发生次数,减少PACU停留时间,提高热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围术期体温保护。  相似文献   
80.
①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和bcl 2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 选取 5 8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脱氧核苷酸移换酶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 (AI)和bcl 2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AI及bcl 2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t=13.4 0 0 ,P <0 .0 1;χ2 =4 .32 1,P <0 .0 5 )。bcl 2表达阳性组AI明显低于bcl 2表达阴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381,P <0 .0 5 )。④结论 bcl 2蛋白异常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 ,与胃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