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伴有重度神经疼痛的疾病,多由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部分患者疱疹愈合后仍遗留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na,PHN).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神经阻滞或皮内注射治疗老年亚急性期(疱疹1~3月)带状疱疹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Bcl- 2和Ki- 67 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关系。②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Bcl- 2和Ki- 67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胃癌、伴癌前病变和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Bcl-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8%(26/58)、68.8%(11/16)和21.4%(9/42),胃癌及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χ2=12.139,P<0.05)。但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及浸润程度无关(χ2=0.129~3.652,P>0.05)。胃癌、伴癌前病变和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Ki 67平均指数分别为38.6±15.0、34.3±10.3和12.4±10.9,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Ki 67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F=50.80,q=14.0、8.1,P<0.01),Ki -67 蛋白在Bcl 2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cl 2阴性胃癌(t=2.07,P<0.05)。④结论 Bcl 2 与癌变前期过程有关,其抑制凋亡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Ki -67表达对胃癌的进展程度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3.
吗啡术后镇痛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研究力月西复合液持续硬膜外输注,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人,年龄50~85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力月西组(A组),吗啡组(B组),每组20例,术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穿刺点为L2~3,蛛网膜下腔向尾或向地给予0.75%布比卡因2ml+25%葡萄糖0.5ml+3%麻黄素0.5ml,给药后,常规置入硬膜外导管向头3.5cm,调整感觉阻滞平面达T8±(针刺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 10 0例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消除或减轻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10 0例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部位为中心 ,选择相应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接镇痛泵 ,连续注入镇痛液。结果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等镇痛液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有效率达 98% ,镇痛效果确切 ,可靠 ,值得推广。结论 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是控制晚期癌症患者顽固性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55.
胃癌组织中P53及P21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P53和P21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53和P21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胃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6.21%(50/58),癌旁组织P53蛋白均为阴性表达,胃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0)。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07%(36/58),癌旁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66%(52/58),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2χ=12.5,P<0.01)。胃癌组织中P21与P53蛋白共同阳性表达率为56.9%,但两者无相关性(χ2=1.323,r=0.203,P>0.05)。④结论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瘦素对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48只,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气管切开保留自主呼吸的假手术组(A组)、机械通气模型组(B组)、瘦素10μg/kg组(C组)和瘦素50μg/kg组(D组),每组12只。采用10%水合氯醛3.5 ml/kg麻醉大鼠,疼痛反射消失后C组腹腔注射瘦素10μg/kg,D组腹腔注射瘦素50μg/kg,A、B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进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A组气管插管后保留自主呼吸,B、C、D组机械通气建立VILI模型,参数设置:V_T 20 ml/kg,RR 80次/分,I∶E 1∶1,FiO_2 21%,PEEP 0 mmHg,通气时间4 h。分别于基础状态、通气结束时抽取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通气结束后放血处死大鼠,在4℃下取肺组织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光镜下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6、IL-1β浓度;取肺组织称重,计算肺湿干重比(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研磨液中NF-κB p65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W/D、肺损伤评分、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浓度及肺组织NF-κB p65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D组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浓度及肺组织肺损伤评分、NF-κB p65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浓度及肺组织肺损伤评分、NF-κB p65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瘦素可降低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肺损伤,50μg/kg较10μg/kg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30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A组)和对照组阿托品组(B组),每组15例,两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给予长托宁1 mg静注,阿托品0.5 mg肌注。两组病人分别在插管后双肺通气5 min(T1)、OLV45 min(T2)、90 min(T3)及术后2 h(T4)、24 h(T5)采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SPO2、PaO2均较双肺通气时(T1)降低,Qs/Qt较T1增加(P<0.05);B组T2-4时SPO2、PaO2较A组下降明显,Qs/Qt较A组升高(P<0.05);两组TNF-αI、L-6和IL-8于T2时明显上升(P<0.05),与B组比较,A组T3、T4、T5时TNF-αI、L-6和IL-8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MDA在T3、T4、T5时显著升高,SOD同时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B组MDA在T3、T4时显著高于A组(P<0.05)。B组SOD在T3、T4、T5时较A组降低(P<0.05)。结论:长托宁可改善单肺通气病人肺内分流及降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设盲原则,将5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组(A组,n=25),单纯七氟烷组(B组,n=25).麻醉诱导前,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30 min;B组在手术室静置30 min.插管后,A、B两组静脉连续输注瑞芬太尼,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BIS值在40~ 50,A组继续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别在穴位刺激前(T0)、切皮时(T1)、开腹探查时(T2)、开腹探查后30 min(T3)、开腹探查后60 min(T4),采静脉血监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浓度,手术开始后每10 min记录1次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结果 A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1.4±0.2)%,明显低于B组的(1.9±0.4)%(t =3.147,P<0.01);两组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在T1、T2时间点较T0明显升高(F=2.256、2.432,2.132、2.334,均P<0.05),两组T1~T4时间点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9、2.232、2.453、2.602,均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降低了上腹部手术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应激反应,与七氟烷具有麻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1996年6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无锡解放军一○一医院因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而住院的508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8例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d内手术,采用额颞入路或标准翼点入路503例,经前纵裂入路5例;508例中去骨瓣减压55例.手术动脉瘤瘤颈夹闭453例,夹闭加包裹32例,中动脉动脉瘤孤立加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5例,早年行单纯包裹18例.其中同侧多发性动脉瘤一次手术夹闭2个动脉瘤35例,双侧多发动脉瘤早年多夹闭处理出血的责任动脉瘤22例.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血管造影89例,10例调整瘤夹位置瘤颈获得满意夹闭,术后常规行CTA检查.所有患者均经过0.5 -15年的随方,良好361例,中残59例,重残42例,植物生存14例,死亡和自动出院32例.结论 对于前循环破裂动脉瘤Hunt - Hess Ⅰ~Ⅲ级的患者急诊手术,Ⅳ~Ⅴ级伴血肿或急性脑积水和脑室积血的患者也应急诊手术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或脑室引流;急诊CTA可作为其首选常规筛查手段;术中ICG荧光造影可作为有效的辅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0.
我们应用臭氧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单纯臭氧注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