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9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 了解2005-2008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及其演变.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2005-2008年中每年6月1日当天所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一步从抗抑郁药物处方中最常见的疾病、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平均处方剂量、联合用药和合并用药等方面作分析比较.结果 ①最常使用抗抑郁药物的精神疾病依次是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②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处方频率逐年下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处方频率呈现出小范围波动,以文拉法辛、米氮平、曲唑酮为代表的新一代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处方逐年增加;③单用一种抗抑郁药的处方方式最为常见,合并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的处方始终占少数;④抗抑郁药物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情绪稳定剂、镇静催眠药,都显示出合并一种的情况占绝大多数,而合并两种其他精神药物的情况只占少数.结论 本中心2005-2008年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和方式方面是比较合理和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SSRIs已成为临床一线抗抑郁用药.  相似文献   
22.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演变4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5—2008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及其演变。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2005—2008年中每年6月1日当天所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一步从抗抑郁药物处方中最常见的疾病、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平均处方剂量、联合用药和合并用药等方面作分析比较。结果 ①最常使用抗抑郁药物的精神疾病依次是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②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处方频率逐年下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处方频率呈现出小范围波动,以文拉法辛、米氮平、曲唑酮为代表的新一代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处方逐年增加;③单用一种抗抑郁药的处方方式最为常见,合并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的处方始终占少数;④抗抑郁药物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情绪稳定剂、镇静催眠药,都显示出合并一种的情况占绝大多数,而合并两种其他精神药物的情况只占少数。结论 本中心2005—2008年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和方式方面是比较合理和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SSRIs已成为临床一线抗抑郁用药。  相似文献   
23.
线粒体DNA与双相障碍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人体内线粒体DNA突变可导致细胞氧化磷酸化及能量供应异常,可能与双相障碍的发生有关。文章就线粒体DNA与双相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应用胞磷胆碱治疗酒精中毒性意识障碍5例,剂量0.25-0.5g/d,用静脉滴注或im,起效时间最短3d,最长1mo,结果显示明显效果,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25.
使用饮酒相关问题调查表对481名杜会人员及569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者绝大多数(912人,占86.86%)赞成酒应该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支持者的理由是:在一些重要节日和祭札上.酒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多数被调查者反对酗酒行为.并主张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为数不少的人对酒中毒/酒依赖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对是否该进患者就诊茫然不知。提示今后应大力加强这方面的防治工作。而社会人群与在校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6.
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979年6月-1990年12月间使用国产五氟利多治疗的126例(男89例,年龄31±9a;女37例,年龄34±12a;平均治疗剂量为68±70mg/wk)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54例(43%)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单独用药者26例中11例(42%)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依次为震颤、静坐不能、运动不能、心动过速等。常见的处理方法为合用抗胆碱药物。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其中190例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将这190例误诊患者按照有无自杀风险进行分组,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是否伴有自杀观念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自杀风险组共74例患者,无自杀风险组共116例。有自杀风险组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年龄更小[(34.45±11.18)vs.(37.23±13.22)],起病年龄更早[(26.20±9.16)vs.(30.37±11.59)],更常伴有自杀观念(82.4%vs.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95%CI:0.945~0.993)、伴有自杀观念(OR=4.129,95%CI:2.030~8.397)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发生自杀风险相关联(均P<0.05)。结论年龄小、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在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模式。方法:在入科教育、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书写实习札记以及出科考核等教学环节融入人文教育。结果:93%的实习医生较认可目前的教学模式,出科考核人文成绩90%到达良好,实习札记反映出重视医患沟通、强调人文关怀等多方面人文内容。结论:在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变,常导致临床识别不足、诊断不确定以及治疗困难。由此,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该病的特征与本质,并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践行有关诊断标准的修正以及治疗理念的纠正。该文从概念与诊断、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心境稳定剂治疗等方面对双相障碍的探索现状和前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0.
抑郁障碍(MDD)是一类极为复杂的精神疾病,疼痛等躯体不适主诉常见于MDD患者,可能导致误诊、漏诊及治疗延误。因此,深入了解伴疼痛性躯体症状MDD的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对更好地治疗MDD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对伴有疼痛性躯体症状MD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