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同-疾病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合资头孢曲松(罗氏芬)、大观霉素(曲必星)和国产头孢曲松钠3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罗氏芬方案为最佳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科学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92.
完全性大血管转位(D—TGA)预后凶险,出生后第1年存活率仅10%。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从解剖上完全纠正TGA,目前已被广泛应用。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科共施行该手术5例。现将术后早期处理初步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3.
背景: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时,对右室流出道狭窄较严重的病例,常需要行右室流出道补片加宽成形,目前采用的加宽材料有生物补片及人造织物补片等。 目的:比较涤纶人造血管片和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分期矫治手术中加宽右室流出道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25例已行一期分流手术后再行二期心内矫治的法洛四联症患者,按照不同的二期手术时间分为两组: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接受二期手术的14例患者以涤纶人造血管片加宽右室流出道;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接受二期手术的11例患者,采用商品化的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 结果与结论:25例患者中,仅涤纶人造血管片组术后死亡1例,术后开胸止血1例,所有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和毒性反应。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体外循环稳定后测量的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压比值、右心室流出道压差、心包腔引流量、术后ICU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涤纶人造血管片组(P < 0.05)。说明采用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的患者术后恢复较采用涤纶人造血管片的患者快,右室流出道疏通效果好,提示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是法洛四联症患者分期矫治手术中加宽右室流出道的一种较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术后早期不同抗凝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期安全有效地减少改良体-肺(B-T)分流手术早期(术后24 h内)分流失效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55例行改良B-T分流术患者,男31例,女24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33.4±21.5)月,体重3.5~23(8.2±7.4) kg。根据术后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案,55例患者分为两组:组Ⅰ38例,为术后间断肝素抗凝;组Ⅱ17例,为术后持续肝素抗凝。术前诊断包括法洛四联症(TOF)合并肺动脉狭窄(PS) 24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 3例,功能性单心室合并PS 8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PS 8例,完全大动脉转位(TGA)合并PS 5例,TGA合并PA 3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PA 2例,其他PS合并心内严重畸形双心室修复困难的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死亡3例,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各1例,早期-分流术后失效5例(9.1%),其中TOF 2例,DORV/PS 1例,CTGA/PA 1例,单心室/PS 1例。早期分流失效的患者分流管道直径:4 mm 2例,5 mm 3例。组Ⅰ术后早期分流失效明显高于组Ⅱ(4/38,10.5%vs. 1/17,5.9%,P 0.01),术后围术期死亡率、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发生率、出血导致的再次开胸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B-T分流手术围手术期持续肝素抗凝,能明显降低早期分流失效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背景: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时,对右室流出道狭窄较严重的病例,常需要行右室流出道补片加宽成形,目前采用的加宽材料有生物补片及人造织物补片等.目的:比较涤纶人造血管片和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分期矫治手术中加宽右室流出道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5例已行一期分流手术后再行二期心内矫治的法洛四联症患者,按照不同的二期手术时间分为两组: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接受二期手术的14例患者以涤纶人造血管片加宽右室流出道;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接受二期手术的11例患者,采用商品化的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25例患者中,仅涤纶人造血管片组术后死亡1例,术后开胸止血1例,所有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和毒性反应.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体外循环稳定后测量的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压比值、右心室流出道压差、心包腔引流量、术后 ICU 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涤纶人造血管片组(P 〈0.05).说明采用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的患者术后恢复较采用涤纶人造血管片的患者快,右室流出道疏通效果好,提示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是法洛四联症患者分期矫治手术中加宽右室流出道的一种较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6.
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21例合并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法洛四联症(TOF)病儿,采用双补片进行了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冠状动脉瘘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 1980~ 2 0 0 0年共对 2 7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8例 ,女 19例 ;年龄 5~ 38岁。活动性心悸、气促 14例 ,晕厥 1例 ,无症状 12例。心前区闻及 ~ 级连续性杂音 2 5例 ,舒张期杂音 2例。胸部 X线片示心胸比率 0 .46~ 0 .77,心脏增大 5例 ,心脏增大伴肺血增多 4例 ;心电图示大致正常 6例 ,右心房或右心室肥厚 6例 ,左心室肥厚 15例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例 ,心肌缺血改变 2例。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 18例 ,无明显扩张 9例 ;除 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诊…  相似文献   
98.
双调转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调转手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心内畸形的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行双调转手术治疗cTGA合并心内畸形病儿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15岁,平均8.4岁。SLL型6例,IDD型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右室双出口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肺动脉狭窄6例;3例SLL型为右旋心,1例IDD型为左旋心。手术方式包括改良Senning+Rastelli 4例,Mustard+Rastelli+双向Glenn手术、Senning+Rastelli手术、改良Senning+Switch手术各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为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行改良Senning+Switch手术者,死因为左心功能衰竭。早期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室分离各1例,胸腔积液和低蛋白血症2例。随访2—24个月,恢复良好,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胸片显示,窦性心律5例,结性心律1例,心功能均为Ⅰ级。结论双调转手术可以达到解剖矫治cTGA合并心内畸形,早期手术死亡率低,中、远期心功能效果良好。SLL型病例采用改良Senning心房内调转手术效果优于Senning和Mustard手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TOF-PA)的外科治疗,重点讨论不同类型的手术时机和方法及适应证。方法1984年6月至2003年12月对24例TOF—PA病儿进行矫治手术,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6个月~9岁;Ⅰ型14例,Ⅱ型8例,Ⅲ型和Ⅳ型各1例。全组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期矫治手术,Ⅰ型采用跨瓣环的带单瓣的人工血管补片加宽,Ⅱ型采用右心室到肺动脉带瓣管道,Ⅲ型和Ⅳ型TOF-PA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单源化和心内修复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其中Ⅰ型、Ⅱ型各2例,死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灌注肺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Ⅰ型和Ⅱ型长期随访16例,随访1个月~15.5年,NYHA心功能Ⅰ或Ⅱ级14例,Ⅲ和Ⅳ级各1例;Ⅲ型和Ⅳ型分别随访1个月和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TOF-PA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条件较好的早期行矫治手术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收集372例接受ASD心内修复术的成人患者,根据是否同时或分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分为两组,即病例组(n=45)和对照组(n=327)。应用多因素回归法筛选ASD合并器质性MR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肺动脉内径(PAD)和二尖瓣瓣环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舒张早期峰速(Em、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侧壁处的舒张晚期峰速(Am''、At'')、三尖瓣侧壁瓣环处收缩期运动峰速(St'')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三尖瓣反流程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2)。其中二尖瓣瓣环扩张、LVEDD增大、St''偏低和PAD明显扩张,是成人ASD合并器质性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二尖瓣瓣环内径明显扩大和LVEDD增大是ASD患者左心室前负荷增加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