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目的 实验对30日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避暗实验进行观察.方法 采用30 d龄的KO鼠和WT鼠分别连续进行2d的避暗实验,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 KO鼠的电击次数与WT鼠相比显著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只有第2天雄性相比显著(P<0.05),其他均无明显差异;同周龄KO鼠潜伏期...  相似文献   
22.
背景:心脏涤纶补片因其质地薄、质量轻、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但最近几年发现,用心脏涤纶补片对心室间隔缺损修补后,一旦发生术后残余漏,较易引起溶血、细菌或真菌感染。 目的:探讨应用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疗效。 方法:采用戊二醛固定的牛心包补片修补152例心脏间隔缺损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6例,室间隔缺损78例,部分房室间隔缺损18例。术后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观察其术后早期病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 结果与结论:152例患者均完成修补手术,术后无早期死亡,患者随访2-6个月,牛心包补片在使用过程中及术后早期均未发现漏血、溶血、血栓、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第1天出现高血压危象,经过抢救后好转。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可见心脏间隔缺损修补完全,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活瓣已关闭无分流;心脏功能正常。证实牛心包补片可以有效修复心脏间隔缺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良好的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心内粘液瘤切除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6例行心内粘液瘤切除术的粘液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4例(84.9%)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左心房,16例(11.0%)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右心房,5例(3.4%)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右心室,1例(0.7%)粘液瘤原发点位于左心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术前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且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粘液瘤。所有患者经胸骨正中开胸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无院内死亡(成功率100.0%)。1例患者因术后愈合不良行二次清创缝合术。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最终随访132例(随访率90.4%)。随访患者1、3年的术后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3%、97.8%。存活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结论 粘液瘤因附着部位不同可引起心力衰竭或动脉栓塞,应尽快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切除的安全性较高,术后应定期随访,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的临床特点、EEG改变、治疗及预后,帮助临床诊治。方法30例患者,经临床和EEG诊断为枕部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CEOP),再按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区分为EBOS组12例和LOS组18例,对比分析两组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时间分布、临床特征、EEG改变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EBOS组平均发病年龄(5.6±2.4)岁,发作频率少而持续时间长,有夜间发作倾向;LOS组平均发病年龄(12.1±2.7)岁,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视觉症状常见,可出现视幻觉,易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白天发作为主。两组患者头眼偏转发作、跌倒发作及发作后头痛、呕吐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作间期EEG大部分示枕叶为主的棘、尖慢波,但EBOS组较局限且波形典型;LOS组易于泛化。EBOS对多种抗癫痫药物(AED)反应好,单药治疗均可控制发作;LOS对AED治疗反应差,5例(27.8%)无效。结论EBOS和LOS在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发作时间分布、视觉症状、EEG放电特点、对AED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综合分析上述特征可从临床上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评价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对4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矫治手术,术中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的Dacron血管片重建RVOT,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33例、型肺动脉闭锁8例、肺动脉瓣缺如3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2例,永存动脉干1例,完全型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血氧饱和度达1.00,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比值0.22~0.65,右心室与左、右肺动脉压差<10mm Hg。所有患者(100%)均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3例,中度反流5例,Gore-Tex膜具有活动功能40例。结论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其早中期临床结果显示有较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修复主动脉缩窄(CoA)或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7月至2009年6月,经胸骨正中切口行降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弓下缘端侧吻合术一期修复CoA或IAA合并心内畸形病儿43例,其中CoA 34例,IAA 9例(A型6例、B型3例),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42例、动脉导管未闭34例、房间隔缺损1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狭窄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为术后肺动脉高压和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者.术后并发症包括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低氧血症6例,肺部炎症11例,肺不张14例,声音嘶哑1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3例.8例失访.34例随访3个月~5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脏超声心动图和CT检查显示吻合口无明显再缩窄发生.结论 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弓下缘端侧吻合技术一期修复CoA或IAA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早、中期效果良好,能明显减少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30.
目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使年龄小和/或肺静脉回流梗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就诊并手术治疗的比例将增加,分析其临床特点有一定现实意义。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住院患者51例,分为2组:婴儿组≤12个月,16例,平均(7.2±3.3)个月;大龄组35例,平均(10.4±4.3)岁。均行股动脉血氧饱和度、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其中39例行心导管检查,49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按胚胎发育异常分型,发现房间隔异常分隔均见于大龄组患者,婴儿组绝大多数(93.7%)肺静脉连接于左总主静脉;2.婴儿组16例,股动脉血氧饱和度均85%,肺血管阻力明显高于大龄组患者(P0.05);3.围术期婴儿组应用米力农8例(53.3%),而大龄组2例(5.8%)。大龄组9例(26.5%)因心率80次/min而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而婴儿组只有2例(13.3%)。因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死亡,3例皆为婴儿。结论:婴儿组患者手术病死率较高,若动脉血氧饱和度85%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