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3个厂家不同固体剂型吡格列酮片剂和胶囊剂的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格列酮含量,桨法测定溶出度,并以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参数,再对T50,Td,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厂家不同固体剂型中盐酸吡格列酮片剂和胶囊剂的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T50,Td,M值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药品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2.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患,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的浅表性溃疡,其患病率高达20%左右川.甘草锌是从豆科植物甘草干燥根中分离得到的有效成份甘草酸(C42H62O16)与锌(Zn)结合制成的药物,具有抗炎、消肿、收敛及促进黏膜再生和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闭.表皮生长因子(EGF)作为上皮细胞和某些组织细胞的分裂原,有促进靶细胞分裂增殖,加速损伤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3].笔者用甘草锌和表皮生长因子制备了复方甘草锌口腔复合膜,应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该膜为双层单向释放膜剂,达到在溃疡面上定位定向释放药物的目的.笔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复方甘草锌口腔复合膜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复方甘草锌口腔复合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丙睾软膏中氢化可的松的含量。方法:采用TIANHE Kromasil C18柱,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25℃。结果:氢化可的松在0.000 78~0.004 42 mg/m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结论:本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泊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丙泊酚的HPLC测定方法,为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疗效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色谱柱:TIANHE Kromasil 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10:60:30);pH7(正丁胺0.1%,冰醋酸0.15%);柱温:室温;流速:0.7ml/min;紫外检测波长:273nm;进样量:50μl;内标法测定丙泊酚的血药浓度。结果:丙泊酚与血清中其他组分分离良好,血清中丙泊酚在0.05—10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0.0002X-0.0786(r=0.9996),方法回收率为96,72%,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实验建立的HPLC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血清中丙泊酚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复方醋酸氯己定凝胶剂致病菌的杀灭效果及该制剂对人体的刺激性。方法:使用标准菌株观察该制剂对致病菌的杀灭效果;通过对家兔眼睛、多次皮肤刺激性实验及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观察对人体的安全性。结果:复方醋酸氯己定凝胶剂对致病菌有很高的杀灭率,对家兔眼睛及皮肤无刺激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核细胞微核没有影响。结论:复方氯己定凝胶剂杀灭细菌迅速并且没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26.
凝结芽孢杆菌(TQ33)口服液及胶囊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制成口服液及胶囊剂的稳定性,并预测其有效期。方法:以经典恒温法进行加速试验,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样品中活菌数,建立动力学方程,对口服液进行了光加速试验。对胶囊剂进行了加温高湿加速试验及光加速试验。结果:口服液经温度加速试验3批样品有效期分别为421d、423d、433d.口服液对光照稳定;胶囊剂经高温高湿加速其有效期为2a,并对光照稳定。结论:凝结芽孢杆菌制剂较为稳定,符合制剂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维生素D3-β环糊精(VD3-β-CD)包合物的一种良好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方法:采用共沉淀法于60℃高速搅拌(10000rpm)制备VD3-β-CD包合物。选用正交设计法对摩尔比、包合时间及溶剂进行优选。结果:经方差分析,得出最佳制备方法A1B2C1,即:摩尔比为1:1,包合时间20min,溶剂为60%乙醇。结论:采用最优条件制备的VD3-β-CD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均较高,且对光和热稳定。  相似文献   
28.
干扰素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自它被发现以来,人们即对其临床应用寄托以极大希望,特别是干扰素除能诱生抗病毒抵抗力以外,尚能调节免疫应答和增强抗肿瘤活力,涉及范围很广,与临床各科几乎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人类采用基因操作方法可生产出大量高效价的重组干扰素基因工程产品。临床应用治疗表明,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无严重副反应。因此,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批准生产使用重组干扰素各种类型制剂,治疗多种疾病。但主要用于临床肿瘤、病毒性感染等治疗,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细胞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复方奥关拉唑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奥美拉唑胶囊中奥美拉唑的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在302Hill波长下测定奥美拉唑的吸光度,在2~17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试验为100.63%,RSD为1.12%(n=9);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C18柱(200min×4.6mid,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三乙胺=60:40:0.12:0.3,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02nm,奥美拉唑在2~3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试验100.64%,RSD为1.1%,含量为标示量的99.36%,RSD为0.57%。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复方奥关拉唑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以硝苯地平为模型药物,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分散片处方。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提高硝苯地平的溶解度。以处方中聚乙二醇4000(PEG4000)、交联聚维酮(PVPP)以及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的含量为考察因素,以分散均匀性和10min累积溶出百分率为评价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结果: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优于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综合效应面优化和评估结果,最佳处方为固体分散体中硝苯地平:PEG4000=1:4,PVPP占处方的15%,CCNa占处方的8%。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硝苯地平分散片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