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3 毫秒
31.
32.
33.
34.
35.
目的 初步研究药物(化学药品对照品)吸湿性溶解性与其比表面积的相关性,为药物制备工艺和防潮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化学药品对照品图谱集—动态水分吸附》中631种药物的水分吸附动力学图,把图中RH80%放180 min的最大吸湿率(质量变化率)、比表面积、水溶性、乙醇溶解性输入excel表,分析平均吸湿率、平均比表面积、水溶性、乙醇溶解性、水和乙醇中相同溶解性的相关性;分析极具引湿性药物的吸湿官能团及放湿情况;初步比较不同吸湿官能团的吸湿性强弱。结果 631种药物比表面积为0.00~396.11 m2.g-1、吸湿率为0.02%~81.00%。药物平均吸湿率与平均比表面积、水溶性、吸湿官能团均正相关,与乙醇溶解性、水和乙醇相同溶解性的相关性较复杂。吸湿官能团可能包括氨基、羟基、羧基、钠盐、钾盐、铵盐、硅酸铝、寡糖等20种,药物吸湿后在低相对湿度环境中会发生不放湿、部分放湿、完全放湿等现象。药物溶解性与平均比表面积关系:水中略溶以上负相关,以下正相关;乙醇中微溶以上不相关,以下负相关。结论 化学药品对照品的吸湿性溶解性与比表面积具有相关性,为药物防潮工艺和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提高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戚欢阳  陈娟  师彦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33-223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高挂草中atranol,茶渍酸,苔色酸乙酯,苔色酸甲酯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1%冰醋酸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Atranol,茶渍酸,苔色酸乙酯,苔色酸甲酯在测定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96.3%,95.3%,102.9%,RSD分别为2.3%,1.9%,1.9%,1.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准确率高,可用于同时测定裕固族草药高挂草中atranol,茶渍酸,苔色酸乙酯,苔色酸甲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楤木Aralia chinensis树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各种波谱技术(NMR)及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并利用MIC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 从楤木树芽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7-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3)、齐墩果酸(4)、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5)、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6)、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6→1)-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尿嘧啶(8)、尿嘧啶苷(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 化合物1359为首次从楤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8.
毛脉蓼化学成分及抑茵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多种柱色谱对毛脉蓼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最低抑茵浓度(MIC)对毛脉蓼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6-甲醚(1)、大黄素(2)、6-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6-甲醚-8-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白藜芦醇-3-O-β-D-(2"-O-肉桂酰)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9)、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0)、6-hydroxymusizin-8-O-β-D- glucopyranoside(11)、β-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该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5,6和7对各种类型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毛脉蓼醋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0,12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