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特重型颅脑外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验建立稳定的猪急性颅高压模型,为损伤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中型猪5只,采用微量泵注射自体动脉血方法形成脑内血肿,观察血肿形成过程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2h后行头颅CT扫描观察血肿情况,24h后取脑行大体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注血后2h内出现明显的ICP、MAP上升,且ICP升至50mmHg左右时出现呼吸、心率改变;头颅CT扫描显示脑内血肿形成满意。组织学显示血肿周围结构有破坏。结论采用微量泵注射自体动脉血方法可建立可靠的猪急性颅高压模型,可为损伤控制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治疗Rathke囊肿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6例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经鼻蝶入路囊液引流49例(A组);采用囊液引流+囊壁大部分切除17例(B组)。结果A组随访40例(9例失访),平均随访40.9月,症状消失26例,部分缓解12例,复发2例;B组随访10例(7例失访),平均随访47.4月,症状消失6例,部分缓解3例,复发1例。A组术后脑脊液鼻漏3例,尿崩16例(其中永久性尿崩1例);B组术后脑脊液鼻漏4例,尿崩6例(其中永久性尿崩4例),脑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1例。结论经鼻蝶入路囊液引流术不但能有效缓解症状,而且其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Rathke囊肿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3.
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皮质和头皮脑电监测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对手术策略的影响,以及患者术后因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发生缺血事件的情况。方法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患者(58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和头皮的脑电监测。前者用于监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可能的皮质缺血,后者用于监测麻醉药物对脑电影响。综合分析术中双相脑电变化对手术决策及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对52例患者中的40个动脉瘤的41支主要动脉采用了临时阻断,其中34例皮质和头皮脑电均无明显改变,18例患者的19支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出现明显抑制,头皮脑电无明显变化。在皮质脑电明显变化的1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缺血事件9例,其中永久神经功能障碍5例。脑电信息影响手术策略19次,其中因皮质脑电明显变化改变吻合方式1例,预防性去骨瓣减压2例,采用分次阻断7例,快速夹闭7例,另有2例阻断30min皮质脑电无明显变化而安全永久性闭塞载瘤动脉。52例中有1例因未充分理解脑电明显变化信息而行术后二次手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可实时监测局部皮质血流,为手术决策提供参考。重视并理解脑电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阻断血管相关并发症及避免复杂的血管重建、二次手术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索一种监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缺血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2008年4-11月期间,对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5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58个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脑电图和头皮脑电图临测.根据国际10/20系统将头皮电极置于O1、02、P3、P4、15和T6,用于监测麻醉深度变化;条形皮质电极置于术中可能阻断动脉的供血皮质表面,用于监测町能的皮质缺血.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皮质脑电图出现抑制者与头皮脑电图变化进行比较,术后观察有无阻断血管相应供血区的缺血事件.结果 在58个动脉瘤中,有40个动脉瘤和41条主要动脉在术中采取了临时阻断,18例患者的19条血管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图有明显变化,而头皮脑电图无明显变化.术后仅在皮质脑电图明显变化组出现阻断血管相应供血区的缺血事件9例.麻醉深度改变对皮质和头皮脑电图影响一致.结论 同时监测皮质和头皮脑电图是监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皮质缺皿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有效辨别麻醉对脑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松果体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69 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松果体区肿瘤大小、质地、血供及病理类型与显微手术的关系.结果 肿瘤全切除43 例,次全切除19 例,部分切除7 例.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的大小、质地、血供、病理类型与显微手术难度和切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蛋白与烟雾病的关系。方法术中留取25例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组)和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照组)的硬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壁IgG、IgM、补体C3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血管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HE染色显示,两组的硬脑膜血管壁均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外层的周细胞构成,无中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有部分内皮细胞核深染,向管腔轻度突起。②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壁的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发生率分别为92%(23/25)、84%(21/25)及84%(21/25),对照组分别为20%(1/5)、20%(1/5)及4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硬脑膜血管即使有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也均为弱阳性(+)表达。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VCAM-1阳性表达发生率为14%(3/21),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相关蛋白可能参与烟雾病患者的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7.
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来源分类、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3例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结果肿瘤组织来源于颅外者35例,其中死亡25例(除手术死亡4例外,余2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8月),10例仍生存;来源于颅内者15例,目前仅1例转移瘤于术后5月内死亡,其余生存良好。结论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信号之一,可以多学科联合手术,术中注意颅底水封性修补。该类肿瘤来源于颅外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来源于颅内者良性病变多见,预后较好;来源于颅底骨性结构者因病例较少,尚无法作出比较和判断。  相似文献   
78.
利用液氮杯局部冷冻大鼠顶叶脑组织复制脑水肿模型,观察NO合酶(NOS)的特异性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L—NAME)及合成NO的底物L-精氨酸(L—ARG)对脑冷冻伤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发现:局部冷冻伤脑水肿具有一般水肿的特征,冷冻伤后脑水肿指数升高,血脑屏障破坏,伊文氏兰渗出明显增加。L—NAME可不同程度地使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破坏有所减轻,而L—ARG可逆转L—NAME所致的效应,并有加重脑水肿的倾向。我们的实验表明,NO是致大鼠冷冻伤脑水肿的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  言颅内神经鞘瘤可以起源于除视神经以外的任何脑神经 ,但通常发生于脑神经的感觉支 ,最常见于听神经和三叉神经。脑实质内通常无神经膜细胞 (Schwann Cell)存在 ,因而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极其罕见 ,其组织发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 6 ] 。我们自 1980年 10月至 1996年 7月共收治脑实质内神经鞘瘤 3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病例 1 患者女性 ,16岁 ,因进食呛咳 2年 ,反复咳嗽、发热 1年 ,于 1980 - 10 - 2 7入院。查体神志清 ,消瘦 ,双侧眼球垂直震颤 ,双侧视神经盘水肿 ,右侧软腭上抬无力 ,咽反射迟钝 ,右侧舌肌萎缩 ,伸舌右…  相似文献   
80.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低温治疗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等方法,全面收集有关全身低温治疗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5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并被录用行Meta分析,分析显示:全身低温可以降低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OR 0.48,95%CI(0.29,0.79),P=0.004],提高治疗有效性同时不增加肺炎的发生率[OR 1.31,95%CI(0.79,2.17),P=0.3],但是会提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OR 2.62,95%CI(1.04,6.63),P=0.03]。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全身低温并没有降低随访期的死亡率[OR 1.54,95%CI(0.62,3.87),P=0.36],但是会提高肺炎[OR 6.50,95%CI(2.60,16.23),P0.000 1]和心律失常[OR 4.44,95%CI(1.75,11.26),P=0.002]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不显著,治疗同时应注意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