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根据临床观察和有关资料表明,在久居高原的健康人群中,无论是世居者还是移居者,各年龄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同年龄组人群,而高原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几率将会更高,其原因与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有关在高原低氧环境中易于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的相关内容,本人曾在《西藏医药杂志》2005年第三期发表《高原低氧环境与心律失常》一文,就高原环境特点、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脏结构的影响、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与高原心律失常发生有关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实的介绍,故不再赘述。本文仅简要介绍高原与高原病的分型、高原低氧环境与高原病和高原病与常见心律失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胆道等部位的出血,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并且为严重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常因发病突然、出血量大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就平原地区而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溃疡病、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等。但根据西藏地区有关资料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则为溃疡病和胃炎,其次为肝硬化、肝癌、胃癌等。自纤维内窥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使相当一部分用以往常规诊断手段难以明确病因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确定为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4岁,藏族,住院号06256。因发热、心悸、气促2个月于1989年7月15日入本院妇产科。2个月前顺产一男婴,产后出现发热、心悸和气促,伴干咳,无盗汗,近1周来出现少尿及双下肢水肿。既往体健。体检:体温38℃,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相似文献   
14.
15.
<正> 麻疹是一种极易传染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近20年来在我国内地,由于大规模地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的发病率在接种地区明显下降,而在西藏地区本病仍保持着自然流行的趋势。我区于1978—1979年,1984—1985年分别发生两次麻疹大流行,在流行期间我院共收治麻疹患者205例,现就本病在我区的临床特点等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1.1 Gartland分型本研究参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即Gartland分型进行划分。Ⅰ型:肱骨小头向前成角增加不超过15°-20°;Ⅱ型:远折端明显向前移位但尚有连续的前侧皮质;Ⅲ型:完全移位,两骨折端之间无任何接触。1.2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8.3岁  相似文献   
17.
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一定频率有规律地发放电激动,并且经过心脏传导系统下传至心室,从而引发整个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人们通常将由窦房结产生激动而形成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如果  相似文献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按照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出的HBsAg平均阳性率为9 75 %的结果计算,我国约有1 2亿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更高。由于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部分病人还可发展为肝硬化,并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近年来倍受关注。1 发病机理[1 2 ]人体感染HBV后所引起的肝脏和其他脏器的病变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病毒本身所致,而与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HBV进入人体后首先侵袭肝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复制,然后从肝细胞中逸出,这一阶段并不引起肝细胞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创伤法对150名居住于海拔4500m高原的男性青壮年心排出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平原居民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平均心率移居组高于世居组(P<0.01),平均动脉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每搏输出量移居组低于世居组(P<0.01),但每分输出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移居者以代偿性心率加快维持心输出量。移居组的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平原组相近,但心搏量和心分出量均低于平原组(P<0.01),与心缩力下降和血粘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