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 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 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 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 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 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大鼠行为学及深部EEG呈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性变化.根据Racine行为学分级法,Ⅴ级8只,Ⅳ级12只,Ⅲ级2只,Ⅱ级2只;深部电极描记出起始于海马并向杏仁核、额叶皮质等传导癫痫样波;病理变化提示长期癫痫发作会导致海马锥体细胞逐渐变性、坏死、丢失.BrdU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并在癫痫发作后显著增多(P<0.01).结论 KA快速点燃大鼠模型为模拟颞叶癫痫的理想动模型,癫痫发作后神经发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叠氮钠对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作用以及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elwatonin, MT)的影响。方法 海马锥体细胞的急性分离,新型游离钙荧光探针Fluo-4AM负载海马锥体细胞,激光共聚焦动态检测胞内游离钙的变化及叠氮钠,褪黑和荷包牡丹碱的作用。结果 在孵育液中加入叠氮钠(0.8mg/ml)能使急性分离的海马锥体细胞胞内游离钙在200s内急剧升高并维持在高水平,处于钙超载状态。褪黑素能使NaN3所致的海马锥体细胞内处于超载状态的游离钙显著下降,并有量效关系。结论 叠氮钠导致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早期原因可能是钙超载,MT促进钙离子向细胞外的转运而抑制叠氮钠所致的钙超载。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索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对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活性的影响.方法 hESCs通过自发分化法诱导为RPE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鉴定后,将hESC-RPE细胞与浓度分别为0、12.5、25、50和100 μg/mL的GO共培养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活力,与浓度为50 μg/mL的GO共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内反应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 hESC分化的RPE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细胞间连接紧密,胞浆富含色素颗粒;免疫荧光检测表达RPE细胞早晚期及紧密连接的标记,并具有吞噬感光外节能力;电镜观察到顶端的微绒毛,细胞呈单层;GO经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说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以单层为主;经紫外-可见吸收以及拉曼光谱测试表明石墨经过强氧化之后,其有序的结构遭到破坏,产生了许多缺陷和出现了大量的无序结构;CCK-8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实验中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O对于hESC-RPE细胞生物相容性好,提示其有望作为RPE细胞的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C17.2细胞系与从RCS大鼠变性视网膜中原代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的线粒体交换方式及其对RPE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RCS大鼠RPE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分别用线粒体特异性标记物Mitotracker-red和Mitotracker-green标记RPE细胞和小鼠NSCs细胞的线粒体,将两种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之间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的形成及线粒体转运方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NSCs共培养后RPE细胞的反应性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 来源于RCS大鼠视网膜的第3代RPE细胞生长状态良好,RPE65及Bestrophin蛋白阳性率细胞均大于95%.与NSCs共培养24 h后,可见RPE细胞与NSCs间TNT的形成,NSCs中的线粒体向RPE细胞方向单向运动,接受NSCs转运的线粒体后,RPE细胞的ROS水平降低(P<0.01);RPE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增加(P<0.05);RPE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NSCs可通过与相邻的变性RPE细胞之间形成TNT并向其转运线粒体而改善变性RPE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采用 NADPH-d组化与生长抑素免疫组化技术探讨了间断性低氧 (每天 6h) 1d、7d、15 d、2 1d和 3 0 d对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生长抑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断性低压性低氧可使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 NOS和室周核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 ,且低氧第 1d即达高峰 ,7和 15 d维持较高水平 ,2 1d开始下降 ,3 0 d则明显减少。NOS阻滞剂 L-NAME(3 0 mg/kg,ip)明显抑制低氧诱导下丘脑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的增多。以上结果说明 ,下丘脑内源性的 NO与生长抑素参与了间断性低压性缺氧反应 ,并与慢性缺氧的适应反应有关 ;此外 ,NO作为下丘脑内源性的神经递质对下丘脑生长抑素的释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肝脏X受体(LXR)激动剂TO901317对脂多糖LPS致小鼠中脑内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提取小鼠中脑mRNA行RT-PCR及中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XR激动剂TO901317对LPS致炎小鼠中脑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结果 TO901317处理组小鼠中脑IL-1β,IL-6和TNF-αmRNA含量明显低于单纯LPS注射组。TO901317预处理抑制LPS引起的中脑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 LXR受体激活能有效抑制中脑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前炎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雌激素处理对成年雄性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C57/BL6小鼠10只,分成对照组、雌激素组(E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处理对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与calbindin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改变;采用RT-PCR分析雌激素处理对小鼠中脑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 雌激素处理可以增加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E2组(119.7±2.9)个vs对照组(93.5±5.1)个,P=0.004],并增加小鼠中脑内DAT的表达水平(P<0.05),而对calbindin阳性神经元数量无影响[E2组(88.0±2.0)个vs对照组(86.2±1.5)个].雌激素处理同时可以上调小鼠中脑内IGF-1R与BDNF mRNA水平(P<0.05).结论 雌激素通过调节IGF-1R与BDNF的表达增加小鼠中脑内多巴胺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68.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体外抗肿瘤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D)及其3,19-缩醛(酮)衍生物(3~15)、14-脱氧-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ADD)C-15取代(16~28)及其复合8,17环氧化(31~34)等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用于指导抗肿瘤候选药物的合成。方法:以人食管癌Ec9706、人肺腺癌A549为模型,采用MTT法评价衍生物的活性,并进行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化合物3~15对2株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较AD显著提高,其中化合物6对Ec9706的IC50为4.7μmol.L-1,而AD的IC50为81.7μmol.L-1。ADD的肿瘤细胞毒活性低于AD。不同的C-15取代基导致化合物16~28和31~34活性差异很大。AD的羟基乙酰化产物(35~37)活性比AD高,ADD的羟基乙酰化产物(38,39)活性比ADD低。结论:对AD的C-3,C-14,C-19羟基进行修饰、ADDC-15取代或C-15取代复合C-8,17双键环氧化可获得一系列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69.
<正>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核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的成员。经典ER有两种亚型,由于它们在结构、功能及表达上具有很多相似性,组成上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故习惯上按发现时间定义为ERα和ERβ。雌激素受体可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海马位于人类和其他灵长  相似文献   
70.
目前主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诸如损伤模型、铝模型、D-半乳糖模型、Aβ模型、叠氮钠模型等.这些模型尽管可以存在部分特征病理改变,但是均不能模拟人类疾病渐进性的退行性改变.日趋成熟的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技术可以在活体上研究某一特定致病基因的作用,是研究AD独特而重要的模型,目前多选用转基因小鼠.现有多种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Tg mice)可表达与AD病变有关的基因如App[1]、APP的C末端片段[2]、tau [3]、PS1[4]、ApoE[5]等,但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的病例数仅占AD总病例数1%左右[6].下面本文就近年来AD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基因类型、病理特征、行为学特点、成功模型的鉴定等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