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010年1月至10月我们开展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5~55.0岁;体重15~ 65 kg。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明确诊断,房间隔缺损(ASD) 16例,其中上腔型9例,下腔型3例,多发孔4例;室间隔嵴下缺损(VSD)1例,大小5 mm;法洛三联症2例;单纯二尖瓣置换2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6例。二尖瓣置换者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排除主动脉瓣病变。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对两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流体力学的对照研究,评价改良的第二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的体外流体力学特征。方法 以第一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对照组)作为对照,利用体外循环机测量出不同流量下改良第二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实验组)两端压力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同一流量1-5 L/min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压力差更低;流量6 L/min时,统计学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 改良的第二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体外流体力学性能优于第一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53.
目的:应用硬段相改性的新型聚氨酯材料建立犬心脏辅助转流模型,观察这种用于制造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新型材料与血液的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2-03/2004-12在西京医院完成。选取杂种成年犬12只,随机分为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和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6只/组。①两组动物采用戊巴比妥钠肌肉注射麻醉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股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及输液,股动脉插入动脉测压管并接生理监护仪有创压换能器,四肢连接监护仪心电标准肢体导联电极。②犬仰卧位,正中切口开胸,悬吊心包,肝素化后于升主动脉插入人工辅助装置血泵主动脉供血管,于左心耳插入引流管,分别连接血泵出入口。为防止出现心律失常,给予利多卡因100mg静推,以自行研制的动力装置给予辅助装置动力支持。③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选用材料硬度90A的硬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酯,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选用未改性的医用聚氨酯材料建立犬心脏辅助转流模型,分别测定两组材料表面对血小板的黏附情况。④于左心辅助转流开始后0,1,4,12,24,48,72h检测两组动物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的吸附情况。结果:实验选取杂种成年犬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血小板黏附情况: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比较,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表面血小板黏附数量明显减少犤(12.5±2.7),(5.2±1.2)/视野,P<0.01犦。②两组左心辅助转流后不同时间点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左心辅助转流4h前两组材料对血液破坏程度均较轻,组间比较基本相似(P>0.05)。4h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上升趋势缓慢(P<0.05)。③两组左心辅助转流后不同时间点吸附纤维蛋白原吸光度值的比较:两组材料随转流时间的延长,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含量均逐渐增加,但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在左心辅助转流后各时间点吸附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P<0.05)。④两组左心辅助转流后不同时间点吸附白蛋白吸光度值的比较:两组材料随转流时间的延长,对白蛋白的吸附含量均逐渐增加,但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在左心辅助转流后各时间点吸附白蛋白均高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P<0.05)。结论:硬段相改性的新型医用聚氨酯材料比未改性的常见医用聚氨酯材料更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可作为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首选材料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外科手术不断微创化.胸腔镜心脏手术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胸壁打孔,常规血管阻闭钳夹闭主动脉建立完全的心肺转流[1,2].  相似文献   
55.
目前国内外胸腔镜心脏外科的发展,由于受到专门器械及相关设备的限制,应用主要局限于成人,小儿胸腔镜心脏外科的开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小儿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TTS)与常规体外循环胸骨正中切口(MS)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147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TTS组:在全胸腔镜辅助下行ASD和VSD修补术;MS组:在常规体外循环下经MS行ASD和VSD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常规改变、术后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肺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TTS组术后当天出现VSD残余漏1例,经TTS再次修补治愈;MS组术后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41例患者随访3个月,复查未闻及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UCG)提示:VSD、ASD修补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TTS组患者住院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胸腔引流量、输血浆量和红细胞量与M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较MS组长,住ICU时间较MS组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TS行ASD和VSD修补术与常规体外循环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7.
胸腔镜辅助三尖瓣环下移畸形矫治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胸腔镜辅助、周围体外循环技术 ,对一 44岁男性 Ebstein’s畸形患者进行房化右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 ,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评价由聚已二酸亚己酯(PDMS)与二甲基硅醚聚合物(PHMO)所构建的新型聚氨酯弹性体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用此材料做致敏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癌实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此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致敏试验提示新型聚氨酯材料较对照组有较明显的防止过敏的性能(P0.05,P0.01);全身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出明显的低毒性(P0.01);致癌实验提示未见肿瘤样变化。结论:此种新型聚氨酯材料符合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组织相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目的回顾分析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行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rtial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矫治术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全胸腔镜下在PAVSD心内矫治术中的应用及优势。 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PAVSD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完全胸腔镜组及正中开胸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指标、术后恢复相关临床指标及其远期随访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22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完全胸腔镜组在输血量[(90.6±52.3)ml比(285±103.5)ml]、术中出血量[(109.2±25.4)ml比(235.3±101.3)ml]、引流量[(115.1±63.2)ml比(225.2±97.3)ml]上均少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胸时间[(12.0±3.6)min比(44.2±15.0)min]、手术时间[(155.3±28.7)min比(183.6±37.6)min]、疼痛评分[(3.4±0.7)分比(6.9±1.5)分]、术后住院时间[(6.2±2.1)d比(10.7±2.9)d]及ICU监护时间[(42.1±11.9)h比(60.3±12.4)h]方面,较正中开胸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胸腔镜组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概率(0.9%比5.6%)明显低于正中开胸组(P<0.05);完全胸腔镜组术后出现肺不张、气胸的概率略高于正中开胸组,出现脑、肝、肾并发症概率与正中开胸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胸腔镜组术后出现心包压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概率低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完全胸腔镜手术行PAVSD心内矫治术手术疗效确实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