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眼部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CML)的临床表现常为腹胀、乏力及脾脏肿大,但以眼部症状为突出表现者较为少见,易被误诊。我院于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13例以眼部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慢粒患者,现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3例慢粒患者均是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均符合1989年全国慢粒的诊断标准1。年龄22岁至57岁,中位年龄39岁,男11例,女2例,占同期163例慢粒住院患者的7.9%,病程为1个月至4个月;慢性期12例,加速期1例。其中7例患者是以眼部…  相似文献   
22.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不同白血病细胞表面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 ,是 β2亚家族淋巴细胞相关功能抗原(LFA 1)的配体。正常生理功能为淋巴细胞活性提供重要的共刺激信号及调节淋巴细胞迁移。以前我们的研究显示LFA 1在各种淋巴增殖性疾病存在异常表达及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 ,本文进一步观察其配体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各种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34例初治或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 ,男 18例 ,女 16例 ,中位年龄 32 (17~ 5 8)岁 ,按本免疫室建立的方法进…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G-CSF动员外击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 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 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用美平为主的抗生素和局部病灶的处理、提高全身免疫力的方法,治疗了4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化疗后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并与头孢三代组对照.结果美平组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重症感染的疗效为81.4%,对照组为62.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5例无效者改用美平后3例仍有效.结论用美平为主的抗生素和局部病灶的处理、提高全身免疫力的方法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合并重症感染疗效好,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美平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 F as/Fasl系统及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 TU NEL方法和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和 Fas、Fasl表达细胞。而后在光镜下计数相应的阳性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另外 ,还以 EL 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s Fas的含量。结果 :( 1) MDS组BMMNC中的凋亡细胞百分率 [( 2 2 .83± 10 .14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2 7± 0 .74) % ] ( P<0 .0 5 ) ;( 2 ) MDS组BMMNC中的 F as表达细胞百分率 [( 2 4.37± 6 .42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1.93± 0 .32 ) % ] ( P<0 .0 5 ) ;( 3) MDS组BMMNC中的 Fasl表达细胞百分率 [( 2 2 .2 7± 10 .5 0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4 .18± 1.0 2 ) % ] ( P<0 .0 5 ) ;( 4 ) MDS组血清 s Fas的含量 [( 9.2 4± 10 .5 0 ) 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 [( 7.5 5± 0 .79) μg/L] ( P<0 .0 5 ) ;( 5 ) MDS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与 Fas+细胞或 Fasl+细胞百分率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 P>0 .0 5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以及机体对其调控的失常参与了 MDS骨髓无效造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但体内可能还存在另外的机制可引起MDS患者 BMMNC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2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较特殊的一种亚型,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上存在PML/RARa基因,维甲酸及砷剂作用于PML/RARa基因诱导分化及凋亡,使APL在治疗上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治愈。但在临床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APL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复发以及死亡等方面作回顾性研究及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同时扩增对抗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通过EBV感染转化成B成淋巴细胞细胞株(BLCL),再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CMV蛋白基因pp65导入BLCL,用这种细胞体外刺激同一供者脐带血的CBMC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CTL),经[51Cr]释放实验(CRA)检测产生的CTL的杀伤功能。结果: 经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检测,我们获得了同时表达EBV和CMV特异性抗原的抗原递呈细胞BLCLpp6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LCLpp65细胞表达CMVpp65抗原的阳性率高达95%。CRA结果证实,用BLCLpp65刺激产生的CTL同时对EBV和CMV都有细胞毒作用。用免疫磁珠法将CD4+和CD8+ T细胞分离后再进行CRA,表明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作用主要是CD8+ CTL介导的。结论:BLCLpp65是很好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体外能同时表达EBV和CMV蛋白抗原,用其刺激血清病毒抗体阴性的CBMC,能够扩增出同时针对EBV和CMV的特异性CTL,其中CD8+CTL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IFI住院患者使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结果 国产伏立康唑治疗30例IFI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3.3%(16/30),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全部好转.结论 国产伏立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骨髓瘤患者基质细胞(BMSC)及其对瘤细胞几种细胞因子及瘤细胞膜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RT-PCR、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BMSC及与BMSC共同培养前后瘤细胞IL-6 mRNA、IL-1βmRNA、TNF-α mRNA及瘤细胞膜上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BMSC与瘤细胞共同培养后,初治和复发、难治性MM患者瘤细胞ICAM-1、VCAM-1表达增加;复发、难治MM患者BMSC与瘤细胞共同培养后,初治和复发、难治胁患者瘤细胞的IL-6 mRNA、IL-1β mRNA、TNF-α mRNA及ICAM-1、VCAM-1表达均增加;初治MM患者BMSC膜上ICAM—1、VCAM-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难治MM患者BMSC IL-6 mRNA、IL-1βmRNA、TNF-α mRNA及ICAM-1、VCAM-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初治MM患者。结论:初治MM患者BMSC表达粘附分子增加,复发、难治MM患者BMSC除粘附分子表达异常外,其IL-6 mRNA、IL-1β mRNA、TNF-α mRNA亦表达异常;MM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后,粘附分子和(或)IL-6 mRNA、IL-1β mRNA、TNF-α mRNA表达增加,可能与MM细胞的存活、生长、耐药及疾病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疾病, 如未及时救治, 可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如何精准实施急性中毒诊治, 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急诊临床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1]。美国自2008年以来导致较严重后果的中毒事件每年增加4.59%[2]。国内调查显示, 急性中毒病死率可达1.09%~7.34%, 某些毒物中毒的病死率极高, 如百草枯中毒高达50%~70%[3]。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 2006—2016年间共有67 713例中毒死亡病例[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数据显示, 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城市和农村第五大死亡原因[5]。诊断不清、病情评估不足导致救治措施不及时、不精准是急诊中毒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毒物(定性/定量)监测不仅可鉴定毒物种类, 还可依据其浓度判断中毒严重程度, 为明确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从急性中毒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毒物监测的精准诊治、毒物监测的现状和瓶颈及广谱毒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为推广基于毒物监测的精准急性中毒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