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中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发病时间为4~7 h的急性MCA闭塞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例因术中造影显示M2段中的...  相似文献   
6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央闭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评价中的准确性和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4例患者的47个夹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作为参考标准.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CTA和DSA的图像质量、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结果 16层螺旋CTA检出3个动脉瘤有残留,靠近钛夹的全部载瘤动脉可以被准确评价.16层螺旋CTA检出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100%(97.5%CI:29.2~100%)、100%(97.5%CI:92.0~100%)和100%(97.5%CI:92.5~100%).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A在诊断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动脉瘤央闭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分析1例真菌性鼻-鼻窦炎(FRS)鼻石形成致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男,55岁,因“反复嗅到臭味5年余,伴左侧头痛1周”入院,入院后完善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提示:FRS、鼻石症及鼻中隔穿孔,于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左侧鼻窦开放+鼻腔肿块切除+鼻中隔修补术。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第4天出院,术后随访半年,鼻中隔穿孔修补满意,鼻腔黏膜无水肿,各鼻窦开放口良好,鼻道及窦腔内均未见异常分泌物。至今未见复发。结论FRS鼻石形成致鼻中隔穿孔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有复发的可能,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后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的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06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男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分为中型(9~12分)10例,重型(6~8分)8例,特重型(3~5分)10例。入院后立即静脉推注500μg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后即刻,30,60,90min时抽取静脉血2mL,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水平。结果:2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后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值及峰/基比值:中型,重型和特重型患者血清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均于30min时出现峰值,明显高于注药后即刻基础值[泌乳素:(49.69±8.43)μg/L,(27.51±5.55)μg/L;(37.99±9.15)μg/L,(22.05±8.19)μg/L;(36.96±5.02)μg/L,(23.93±4.19)μg/L。促甲状腺素:(11.49±3.26)mIU/L,(1.18±0.26)mIU/L;(13.93±5.16)mIU/L,(1.87±0.82)mIU/L;(7.80±1.79)mIU/L,(1.47±0.57)mIU/L,(2.886≥t≥2.234,P<0.01~0.05)]。②泌乳素及促甲状腺素峰/基比值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值作相关分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值和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峰/基比值无相关性(r=0.131,r=0.241,P>0.05),而且中型,重型和特重型患者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峰/基比值基本一致(1.885≥t≥1.231,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中腺垂体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均出现显著性改变并出现峰值,但这种变化不足以说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5.
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评价颅内小动脉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评价颅内小动脉瘤(直径≤5mm)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3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其三维CT图像与常规DSA和外科手术结果 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维重组方法 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结果 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337例中的84例患者发现95个小动脉瘤.CTA漏诊4个小动脉瘤,DSA漏诊6个小动脉瘤.16层螺旋CTA对于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小动脉瘤的瘤体和瘤颈与周围血管的系,为小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论 16层螺旋CTA在小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查的首选影像方法 ,能够在小动脉瘤的治疗方面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6.
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的推广应用,CTA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13],本文将16层CTA与DSA和外科手术对比,研究其与DSA相比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后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的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06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男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分为中型(9.12分)10例,重型(6-8分)8例,特重型(3-5分)10例。人院后立即静脉推注500μg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后即刻,30,60,90min时抽取静脉血2mL,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水平。结果:2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后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值及峰/基比值:中型,重型和特重型患者血清泌乳素和促甲状腺素均于30min时出现峰值,明显高于注药后即刻基础值[泌乳素:(49.69&;#177;8.43)μg/L,(27.51&;#177;5.55)μg/L;(37.99&;#177;9.15)μg/L,(22.05&;#177;8.19)μg/L;(36.96&;#177;5.02)μg/L,(23.93&;#177;4.19)μg/L。促甲状腺紊:(11.49&;#177;3.26)mIU/L,(1.18&;#177;0.26)mIU/L;(13.93&;#177;5.16)mIU/L,(1.87&;#177;0.82)mIU/L;(7.80&;#177;1.79)mlU/L,(1.47&;#177;0.57)mlU/L,(2.886≥f≥2.234,P&;lt;0.01~0.05)]。②泌乳素及促甲状腺素峰/基比值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值作相关分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值和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峰/基比值无相关性(r=0.131,r=0.241,P&;gt;0.05).而且中型,重型和特重型患者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峰/基比值基本一致(1.885≥t≥1.231,P&;gt;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中腺垂体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均出现显著性改变并出现峰值,但这种变化不足以说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16例作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指标和TEG参数的差异,分析凝血指标与TEG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急性期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最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0.5h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α角、综合凝血指数(CI)与血凝块强度(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急性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LY30、α角、CI、G与PT、APTT、PT-INR呈负相关,而与FIB、D-D呈正相关;R值、K值与PT、APTT、PT-INR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FIB、D-D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在监测和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显著,且对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评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总结水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8例动脉瘤采用TRU FILLDCS、5例动脉瘤采用TRUFILLDCSOrbit水解弹簧圈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11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 ,2例大部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 ,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水解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0例,均以导引导管越过闭塞的夹层先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逆行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性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5例,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治疗近端闭塞,再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顺行治疗)。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血管有效再通(TICI分级2b-3级)24例(9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卒中复发。术后90d预后良好(mRS≤2分)15例(60%)。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安全、有效,对夹层所致的串联闭塞采取逆行治疗、对粥样斑块所致的串联闭塞采用顺行治疗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