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保存方法对后交叉韧带保存后组织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的低温保存方法对异体骨-后交义韧带-骨复合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膝关节96个随机分成4组:新鲜对照组、二步冷冻保存组、-80℃冷冻保存组、-196℃冷冻保存组,后三组经保存二周后于37℃水浴快速复温,随即与新鲜对照组一起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HE染色光镜观察:新鲜对照组在胶原纤维形态、排列整齐性及分布致密度均优于其它各组,二步冷冻保存组较新鲜对照组稍差,但明显优于其他二组,-196℃冷冻保存组织学表现最差。电镜观察:新鲜对照组在胶原微纤维排列整齐性及分布致密度方面优于其它各组,二步冷冻组较新鲜对照组差,但优于其它二组,-196℃冷保存组最差。结论二步冷冻保存能够较好地维持后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5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中作用。方法:对发病72h内的ICVD患者72例以及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P-选择素水平和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的基因PLA多态性检测。结果:ICVD患者血小板MAR以及血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P-选择素和PA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所有受试者GPⅢa基因型均为PLA1/A1纯合基因型,未发现该位点碱基变异。结论:ICVD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聚集性增加,但此与血小板GPⅢ基因PLA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53.
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评价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自1991年4月~2002年5月对31例椎间隙感染患,分别采用经前入路(25例)、侧前方入路(6例)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5例I期植骨。结果:随访3月~5a,平均12.6个月。所有病例痉挛性剧烈腰痛术后即刻消失,细菌培养18例阳性。CPR平均2周转阴,ESR平均3周降至正常。2~3周下床活动。结论:椎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椎间隙感染具有术野暴露广泛,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疗效可靠,疗程缩短,能迅速解除患痛苦等优点,I期椎间植骨有利于保持椎体高度及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55.
X线与B型超声综合诊断泌尿系结石100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本院 1985年 6月至 1998年 11月间先后经X线和B超检查、资料完整且被手术或追访证实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0 0例进行对照分析 ,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各自优缺点 ,以便更合理配合使用 ,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性 6 2例 ,女性 38例 ,年龄 18~ 73岁 ,平均年龄 35岁。肾结石 36例 ,其中单发者 15例 ,多发者 2 1例 ;输尿管结石 5 8例 ,其中上段 11例 ,中段 2 1例 ,下段 2 6例 ;膀胱结石 5例 ;尿道结石 1例。临床以腹部绞痛、腰痛、肉眼或镜下血尿、尿频、尿急、尿流中断等就诊。1.2 方法所有病历均在超…  相似文献   
56.
患儿女性,10岁。因出生后心杂音、活动后气短于1990年11月入院。经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左右心室造影等检查,诊断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室缺修补术。术中见主动脉位于左前,肺动脉在右后,左右心室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在颅内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各20例。常规静脉诱导,均一次插管(罩)成功,观察插、拔管(罩)时的MAP和HR,以及拔管(罩)期呛咳和躁动情况。结果 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罩)前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2组MAP(血压)、HR(心率)均显著下降(P0.01)。L组在喉罩插入前后和拔除喉罩前后MAP、HR均轻度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插管前后和苏醒拔管前后MAP、HR显著升高(P0.01)。T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结论喉罩通气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比气管内插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均口服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行为病理评定量表、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评定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阿尔茨海默行为病理评定量表、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能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优于单用多奈哌齐治疗.  相似文献   
59.
犬椎间隙感染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隙感染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和病理转归。方法犬腰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椎间隙感染模型。监测肛温、ESR、CRP;术后2周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MRI,证实椎间隙感染模型成功建立。32只建模成功的犬随机均分为4组。A组:抗生素治疗;B组:抗生素治疗+前路病灶清除;C组:抗生素治疗+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D组:抗生素治疗+前路病灶清除+前路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后3d及1、2、3周测肛温、ESR、CRP;12周摄X线片后处死,取椎间隙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培养。结果A组:治疗3周后肛温、ESR及CRP下降缓慢,12周内死亡3只,存活5只未发现椎体间融合。B、C、D3组与A组比较:3周后肛温、ESR、CRP均下降迅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12周感染无复发,但B、C组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各1只。12周后D组椎体间融合6只,与A、B、C组相比融合率升高(P〈0.05),无脊柱畸形发生和感染复发。结论前路手术可彻底清除犬椎间隙感染病灶,一期植骨内固定无感染复发,融合率高,病理转归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总结生长因子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热点。方法:从刺激椎间盘细胞增殖,促进椎间盘基质的合成,抑制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应用方式,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结果:使用生长因子治疗椎间盘退变可以从生理结构上阻止、逆转椎间盘退变,恢复椎间盘丢失的高度和生物学功能。结论:椎间盘的生长因子治疗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方法的改进,生长因子治疗有望为椎间盘退变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