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5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赛  王毅 《开卷有益》2007,(3):17-17
去年春节前,可能由于劳累,老刘午觉睡得很香,但细心的妻子发现老刘鼾声雷动,叫他也不醒,并且口角歪斜,还流出了口水,想到出院时医生的话,立即将他送到我院。通过MRI检查,确诊为早期急性脑梗死,由于发病时间不足6小时,立即在DSA下进行了动脉溶栓,术中可见到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达80%。通过治疗,老刘很快康复了。  相似文献   
42.
重型脑外伤急性期低氧血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重型脑外伤急性期低氧血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张赛杨树源王明路我们对51例重型脑外伤(SHI)患者急性期的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动静脉分流量(Qs/Qt),血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进行测定,同时监测...  相似文献   
43.
第六届国际神经创伤和第二十届美国神经创伤暨第一届国际美国神经创伤联合学术会议于2002年10月27日-11月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Tampa市举行。美国、中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独联体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近500人出席了大会。会议共交流学术论487篇,内容涵盖有关创伤的基础实验研究、神经创伤研究方法以及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监测、现代化辅助检查、急救措施、手术、药物、神经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神经再生与修复、康复和预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45.
张赛  杨树源 《天津医药》1995,23(12):707-709
对51例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伤后7天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进行连续测定。发现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68.6%。PaO2与GCS显著正相关,与病人的预后显著负相关。外伤组PA-aO2明显高于正常值,PA-aO2与GCS显著负相关,与病人的预后显著正相关,PaO2和PA-aO2在不同预后组各有其变化规律。伤后24小时内PaO2与PA-aO2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6.
颅内压监护在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产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 ~ 7 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等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 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监护中发现达中度增高(20 ~ 40 mmHg),CT检查提示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平稳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7.
喜树碱类药物作为公认抗肿瘤药,其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过程中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Topo-I)的活性有关。因此,分裂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对该类药物更为敏感。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有报道,喜树碱对不具有分裂增生特性的神经元也显示出较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神经元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并不明确。在深入分析喜树碱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其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喜树碱对神经元的毒性机制可能依然与抑制Topo-I活性有关,可能是通过干扰DNA转录过程中Topo-I的活性,导致DNA转录障碍,最终引发神经元凋亡。并在该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48.
小儿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多发于婴幼儿或5~10岁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降低生活质量。笔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认为其病机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采用自拟健脾导滞方温中健脾、通降气机,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神经科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重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D-Di)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IRS分为SIRS组(48例)和非SIRS组(72例),分别于发病24 h内及3 d、7 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CRP、IL-6、D-Di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血清CRP,非SIR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时血清IL-6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非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D-D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D-Di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5.042,P0.05),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7.879,P0.05)。结论血清CRP、IL-6及D-Di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肥胖小鼠及正常小鼠不同周龄下丘脑组织SH2B1(adapter protein with a Src-homology 2 domain),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the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和神经肽Y(neturopetide Y,NPY)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C57BL/6乳鼠制作肥胖动物模型,计算Lee’s指数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下丘脑SH2B1,SOCS3及PTP1B mRNA表达量,Western印迹检测下丘脑SH2B1和NPY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同周龄对照组小鼠相比,肥胖组小鼠下丘脑组织SH2B1 mRNA表达减少,SOCS3及PTP1B mRNA表达增加;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肥胖组小鼠SH2B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NPY表达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瘦素和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与SH2B1 mRNA表达呈负相关,与SOCS3及PTP1B mRNA表达正相关。结论:SH2B1,SOCS3,PTP1B及NPY是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