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临床能力基本要求中指出:应届毕业生需要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强调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能力之一就是问诊。问诊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收集患者相关资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在成人无痛胃镜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300例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3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组(E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组(PE组)。P组先缓慢静注小剂量瑞芬太尼0.5 μ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1 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可单次追加丙泊酚20~30 mg。E组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2 mg/kg,必要时单次追加4~6 mg,PE组缓慢推注丙泊酚0.5 mg/kg+依托咪酯0.1 mg/kg,必要时单次追加丙泊酚10~15 mg+依托咪酯2~3 mg,其他同P组。记录患者用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持续时间、患者苏醒时间、离开复苏室时间;麻醉前、入镜时、入镜后2 min、出镜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注射痛、肌颤、呕吐等不良事件,分别评定麻醉效果。 结果 PE组、P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离开复苏室时间快于E组(P<0.05);PE组和E组患者入镜时、入镜后2 min、出镜时与麻醉前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入镜时、入镜后2 min、出镜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要明显低于麻醉前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定义(P<0.05);入镜时、入镜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低于麻醉前(P<0.05);PE组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生肌颤的患者,体动、需追加药物的患者及注射痛、心动过缓、低血压、缺氧等不良事件少于P组(P<0.05);PE组麻醉效果满意度整体优于P组和E组。 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用于成人无痛胃镜检查安全可行,麻醉效果满意,能有效减少注射痛、呼吸循环抑制、肌颤等不良事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 观察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对HaCaT人角质形成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HaCa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物处理)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50 μg/L IFN-γ(IFN-γ组)、4 μg/L TRAIL(TRAIL组)、50 μg/L IFN-γ + 4 μg/L TRAIL(细胞因子联合组),或40 μmo/L zVAD预处理1 h后同时加入50 μg/L IFN-γ及4 μg/L TRAIL(zVAD联合组)。作用48 h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坏死情况,qPCR检测RIP3、MLKL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RIP1、RIP3、MLKL及其磷酸化蛋白等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RIP3、pMLKL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以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为荧光探针检测各处理对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采用SPSS 22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观察指标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细胞因子联合组及zVAD联合组作用48 h后HaCaT细胞出现坏死样形态特征。噻唑蓝实验显示作用48 h后,IFN-γ组、TRAIL组、细胞因子联合组、zVAD联合组、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16% ± 5.71%、81.46% ± 4.68%、72.18% ± 2.93%、69.67% ± 3.24%、100%,5组间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F = 24.34,P < 0.001)。细胞因子联合组、zVAD联合组细胞坏死率分别为9.86% ± 1.31%、10.33% ± 2.16%,均高于阴性对照组(5.26% ± 0.91%,t值分别为4.61、5.07,均P < 0.05)。qPCR结果示,细胞因子联合组、zVAD联合组RIP3、MLKL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RIP3分别为0.99、1.84,tMLKL分别为1.51、2.17,均P < 0.05)。Western印迹结果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联合组RIP1、RIP3、MLKL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 < 0.05),且zVAD预处理后caspase 8水平下降,上述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荧光显微镜示IFN-γ和TRAIL联合作用后,细胞质中可见强绿色点状或团块状荧光斑点(pRIP3),在细胞膜可见明显红色荧光斑点(pMLKL)。活性氧检测示细胞因子联合组平均荧光强度高于阴性对照组,t = 702.00,P < 0.05。结论 IFN-γ和TRAIL可联合诱导HaCaT细胞程序性坏死,并伴有活性氧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34.
35.
运用肝藏象理论辨治帕金森病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多以"风"为核心而展开,依据中医学的藏象理论,认为帕金森病与肝藏象关系密切。帕金森病证候复杂,证候的演变必然要引起辨治方法的革新,才能够满足辨证论治的需求。在坚持辨病的原则下,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并且根据证候的变化,发挥肝藏象理论的优势,丰富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1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复方通络饮,每日1剂,两组共治疗28天。治疗前和治疗14、28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指数),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28天时NIHSS评分下降,BI指数升高,且在治疗14、28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14、28天时血清VEGF、Ang-1含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血清b FGF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P0.05或P0.01)。结论复方通络饮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调节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CT血管造影术(CTA)对评估锁骨下动脉狭窄(SAS)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S患者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CDFI、CTA检查对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分析两种图像的影像特点。结果 CDFI对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符合率为90.0%(54/60),与CTA的96.7%(58/6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患者CDFI图像可见患侧椎动脉管径明显窄于健侧血管,部分有椎动脉返流特征,少数严重狭窄或闭塞者,图像见星点样血流信号。CTA图像则显示,轻、中、重度动脉狭窄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软斑块、钙化斑块或混合斑块形成,狭窄处造影剂充盈欠佳,动脉完全闭塞者造影剂均不显影,管腔内局部无对比剂充盈。结论 CDFI及CTA图像均在SAS患者的动脉狭窄处有其特异性的影像表现,临床可将其作为诊断SAS及评估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白介素2(IL-2)cDNA协同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免疫对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分别构建HSV-2糖蛋白gD、gB、gC和早期表达蛋白ICP27的多表位复合DNA疫苗HV-pcDNA3.1和IL-2的真核表达质粒IL-2-pcDNA3.1.15只C57/BL6小鼠分为3组,分别接受pcDNA3.1空载体注射、HV-pcDNA3.1单独免疫或HV-pcDNA3.1及IL-2-pcDNA3.1联合免疫.共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3周后.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SV-2特异性IgG、IL-2和IFN-γ,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功能.结果 与HV-pcDNA3.1单独免疫组相比.IL-2-pcDNA3.1的协同免疫可以提高小鼠血清中和IFN-γ表达(1956.19±219.60ng/L,P<0.05),增强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促细胞增殖率为2.75%±0.26%,P<0.05)和CTL活性(47.91%±15.09%,P<0.05).小鼠血清HSV-2特异性IL-2水平在协同免疫组为(1421.16±220.98)ng/L,HV-pcDNA3.1单独免疫组为(1246.84±157.02)ng/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cDNA的协同免疫可以显著提高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136例帕金森病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者应用美多芭和酚酞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减地黄饮子治疗,2组疗程均为28 d。比较2组便秘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慢性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和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帕金森病39项问卷评分(PDQ39)、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便秘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肛管静息压、CSS评分、PDQ39评分、直肠初次排便感觉阈、PAC-QOL评分与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相较于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直肠初次排便感觉阈及CSS、PDQ39、PAC-QO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直肠初次排便感觉阈及CSS、PDQ39与PAC-QOL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地黄饮子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便秘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便秘症状、肛门直肠动力学及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某院临床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该院使用糖肽类抗生素的27例住院患者病历,分析研究患者病情、药物联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仅使用了万古霉素1种糖肽类抗菌药物,共计27例,均为重症病例。其中根据药敏结果用药19例(70.37%),经验用药8例(29.63%);用药合理17例(62.96%),用药不合理10例(37.03%)。结论该院已规范地控制使用了这类药物,但在适应证选择、使用剂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