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4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主气道狭窄患者的病因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40例主气道狭窄患者的病因,并观察其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40例主气道狭窄患者中,总气管肿物15例(37.5%),气管内膜结核11例(27.5%),气管插管及切开后9例(22 5%),气管黏膜炎症3例(7.5%),气管淀粉样变1例(2.5%),食管癌术后放疗1例(2.5%).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除外保守治疗(19例),选择气管切开9例,球囊扩张6例,T管置入5例,冷冻治疗7例,氩气刀治疗6例.接受气管切开、球囊扩张、T管置入、冷冻治疗及氩气刀治疗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结论 气管插管及切开造成主气道狭窄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患者通过气管切开可迅速缓解症状,联合介入技术及T管置入术已成为除外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以H37Ra菌株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组,并设空白组和药物处理组。按感染复数(MOI,即细菌∶细胞=10∶1)加入模型组、药物处理组,共孵育4h后,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以弃掉未进入胞内的MTB。药物处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的杨梅素作用24h, 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此筛选出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作用浓度;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0.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冰上裂解细胞10min,菌落形成单位(CFU)法检测巨噬细胞胞内荷菌量;杨梅素作用感染细胞不同时间(30、60、180min)后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Image J软件做蛋白定量分析,用GraphPad Prism 7.0制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杨梅素在100μmol/L浓度以下细胞生存率在90%左右,对细胞毒性较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0.52±0.01)相比,杨梅素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处理均能促进LC3Ⅱ的表达(0.59±0.02、 0.65±0.01、 0.71±0.01、 0.8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4,t=7.91、P=0.00,t=9.77、P=0.00,t=16.37、P=0.00);而较模型组p62蛋白(0.86±0.02),药物处理亦能抑制p62的表达(0.72±0.01、0.86±0.00、0.60±0.02、0.58±0.01),25μmol/L杨梅素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6),12.5、50、100μmol/L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t=9.53、P=0.00,t=12.01、P=0.00);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00μmol/L;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对胞内MTB的抑制率为21.02%;模型组细胞在MTB感染后30、60、180min时,PI3K/Akt/mTOR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p-Akt)水平(1.23±0.01、1.52±0.01、0.74±0.02)明显增加,而杨梅素作用相同的时间后,可明显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0.99±0.01、0.96±0.01、0.4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t=30.06、P=0.00,t=18.60、P=0.00);而模型组磷酸化mTOR(p-mTOR)蛋白水平仅在MTB感染后180min(0.57±0.00)明显增加(t=94.61、P=0.00),杨梅素作用180min亦能抑制mTOR蛋白的磷酸化(0.4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结论 杨梅素通过抑制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来杀灭胞内的MTB。  相似文献   
73.
低磷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是由于低血磷和活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引起新形成的骨质不能正常进行矿化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肿瘤相关性低磷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是以低磷血症,尿磷排泄增多,骨骼矿化障碍为特点的罕见代谢性骨病。2011年5月,我科收治1例髋部肿瘤相关性低磷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针叶樱桃浓缩物及其各组合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针叶樱桃浓缩物低、中、高剂量组,经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研究不同剂量针叶樱桃浓缩物的抗炎作用,并选择具有抗炎效果剂量的针叶樱桃浓缩物,分别与接骨木莓+野樱莓、接骨木莓+葡萄...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探究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对大于35岁先兆早产妇女保胎效果、围生儿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年龄35岁的先兆早产妇女88例进行观察,按照随机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盐酸利托君)和观察组(阿托西班),分析两组的药物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围生儿结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观察组的明显较少,并且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跳动指标比对照组更稳定,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龄先兆早产妇女采用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对保胎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实际用药中阿托西班的安全性更高,对胎儿产生的不利影响小,值得临床深究。  相似文献   
76.
本文用薄层色谱一分光光度法测定黛芩化痰丸中靛玉红和黄芩甙含量,靛玉红的分析是在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醋酸乙酯-甲酸-水(60:20:1.00:10)为展开剂,分离的斑点以氯仿提取,用550 nm波长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回收率为98.01%,变异系数为1.3%。黄芩甙的测定是在硅胶GF_254薄层板上,用正丁醇-乙酸-水(4:1.5:4.2)为展开剂,分离的斑点用紫外分析仪定位后,以甲醇-水(9:11)提取,用276.0nm波长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回收率为100.9%,变异系数为0.94%。  相似文献   
77.
利石素是一种较好的化结石药物,对肾、胆、膀胱等结石,如果症状未致严重,结石较小的,该药能起溶解结石作用,使结石从小便排出。目前,我们在对市面上的利石素进行检查中发现了多种假冒伪劣药品,现将真、伪利石素的主要区别分述于下,以供参考.1.真品利石素;1.1真利石素多为椭圆形深棕红色透明胶囊,外观均匀。新近亦有从西德进口的利石素为圆形的深红棕色透明胶丸。本品的内容物滴于白色滤纸上可见红棕色油状液体,有较强烈的松节油及硫磺的特臭。1.2在外包装上.包装盒瓶及说明书上英文字母清析工整说明书上影印的粉红色利石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明确上颌动脉的解剖学起源、走向、分支形式及腔内直径,为上颌动脉区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对15具中国人尸体进行观察,共28面,分析上颌动脉的走行及每种分支类型的规律.同时测量上颌动脉起始和血管内径.结果:27面(94.6%)为外侧行程,1面(5.4%)为内侧行程.右侧自外耳道上方空白区至上颌动脉起始处的垂直高度为(23.4±5.1)mm,而左侧 的垂直高度为(22.6±4.5)mm.19面(67.9%)分支顺序为标准型.下牙槽动脉和颞深前动脉在上颌动脉中的分支中的长度变化最小.脑膜中动 脉和颊动脉为内径最大和最小的血管.结论:上颌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上颌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形式及内径大小等指标,能够作为血管栓塞术一个指标改善影像学诊断的精确 性,同时也能够为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2016年10月无锡市锡山区1起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查明原因,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及病例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开展调查工作。结果在1份凉菜、2份患者肛试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将农村流动厨师进行备案登记,实行农村宴申报备案管理制度是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许爱娥  张晴 《激光医学》1996,6(1):28-30
本文报道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皮肤病。在资料完整的391例中,效果较为满意,认为在常规治疗无效时可首选ILLL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