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14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SPECT/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SPECTCT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SPECTCT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B超、CT、MRI、尿-香草基杏仁酸(A)及术后病理结VM果。结果: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中SPECTCT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8例(42.85%),肾上腺髓质增生7例(16.67%)。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和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SPECTCTI-MIBG显像分别诊131断为嗜铬细胞瘤13例(阳性率100%)及肾上腺髓质增生3例,明显高于MRI、CT、B超及24小时尿VMA。结论:SPECTCT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具有良好的定位、定性价值,明显优于B131超、CT、MRI、尿VMA等检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可溶性E-选择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验组)及30名正常产妇(对照组)的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中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并比较2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外周血中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不同临床分型者之间外周血中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实验组新生儿脐血中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其与母体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而其新生儿脐血中可溶性E-选择素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制备炎症显像剂99mTc-环丙沙星,并研究其在体内分布及炎症显像的方法,同时就此药物的体内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评价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研究标记物99mTc-环丙沙星的稳定性、小白鼠炎症模型体内分布并进行体外显像。结果:99mTc-环丙沙星标记率大于90%,室温下6h内化合物的放化纯稳定。小白鼠炎症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高,注射后1、4、6h,炎症组织与对侧正常组织比值分别为3.48、4.30、4.17。99mTc-环丙沙星主要由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血液清除较快。结论:99mTc-环丙沙星是一种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的炎症灶显像剂,且制备方法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04.
血清蛋白电泳技术是临床检验工作中重要而实用的检测手段,对临床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我们把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中的白蛋白比例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法测定结果中的白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进行比较,探讨两法结果的可比性。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和试剂 HYDRASYSLC全自动电泳仪,HYDRAGEL琼脂糖凝胶胶片及其配套试剂,均由法国Se bia公司生产;日立 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蛋白试剂盒(双缩脲法)和白蛋白试剂盒 (溴甲酚绿法 ),由上海科华 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提供。2.标本来源 临床患者 65例,其中男 41例,女 24例,年龄 13…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接种后裸鼠后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含量变化,为诊断乳腺癌早期转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将乳腺癌细胞接种裸鼠成瘤后,观察乳腺癌成瘤过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形成过程中裸鼠血清中MMP-2含量的变化,并结合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MCF-7细胞在接种后第9天至第11天后,于接种部位出现肉眼可见肿瘤结节,随时间推移进行性生长,血清中MMP-2含量明显增高,血清中MMP-2的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组织Ⅳ型胶原分布、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乳腺癌动物模型血清中MMP-2含量变化与肿瘤浸润关系密切。测定血清中MMP-2含量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早期转移的临床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6.
我院自 1998年至今将善得定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EVB病人 3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及病例分组 :有肝硬化病史 ,呕血和 或黑便 ,经内镜证实为EVB ,且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出血。符合标准的EVB病人共 99例 ,其中男 6 8例 ,女31例。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三组。治疗组 :善得定 +垂体后叶素 ;对照组A :善得定 ;对照组B :垂体后叶素。平均年龄 :治疗组 4 8 5± 12 4岁 ;对照组A4 1 5± 11 3岁 ;对照组B4 7 2± 13 2岁。各组情况 (表 1)。三组病人在年龄、病情程度、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7.
在脑血管病康复实践中 ,发现存活的脑溢血和脑梗死病人在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脑溢血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往往优于脑梗死患者。这种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有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溢血 ,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 ,来我院康复治疗的 3 2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 (出血组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6例 ,其平均年龄 5 8.5± 5 .4岁 ,从发病到来院康复的平均时间 2 1± 5天 ;另选择年龄、性别与出血组病人相匹配的脑梗死病人 3 2…  相似文献   
108.
多浆膜腔积液2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弘  蔡柏蔷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2):644-646
目的:探讨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常见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多浆膜腔积液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浆膜腔积液最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31.3%),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结核、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等;结核的发病率较单部位积液者低。多浆膜腔积液的病因与积液部位、积液性质、性状及下肢水肿等有一定关系。结论:多浆膜腔积液病因复杂,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结核性积液与恶性积液在症状、体征、积液的各种性状上有重叠,因此,临床的综合判断对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9.
赵涓涓  汤俊  张弘  皮亚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18-3619,F0003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veolar softpart sarcoma,ASPS)是发生于软组织的一种分化方向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文献上大部分为个案报道,现就我科所见2例予以报道,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1 病例介绍例1:女性,37岁.因发现左大腿外侧肿块数年就诊.行细胞学穿刺见异型细胞,建议手术切除送病检.术前检查肝肺等未见异常.术中见肿块界限尚清,行扩大切除.例2:女性,27岁.因发现右小腿下段外侧肿块5年余就诊.临床疑横纹肌肉瘤行手术切除.术前检查肝肺等未见异常.肉眼检查:例1瘤体6 cm×4 cm×3 cm,表面灰白色,光滑,切面实质性,似有包膜.例2瘤体5 cm×2.5 cm×2 cm,表面灰褐色,切面可见一直径约1.5 cm的结节,实质性.显微镜检查:肿瘤主要由排列成"腺泡样"的瘤细胞巢组成,细胞巢之间为宽窄不等的纤维性间隔(见图1,图2),腺泡之间为衬覆单层扁平内皮细胞的裂隙状或血窦样毛细血管网(见图3),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丰富,细胞界限清晰(见图4),未见明显核分裂.  相似文献   
110.
马小燕  张弘  屈元姣  刘其爱 《吉林医学》2010,(27):4801-4802
<正>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肿瘤能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1-2]。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鼻咽癌、原发性肝癌、肺癌等几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