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目的分析部分甲床和甲皱襞切除术治疗嵌甲的失误及并发症。方法我院对106例患者的112趾嵌甲行部分甲床和甲皱襞切除术,对手术失误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残甲5例(5趾)经二次手术去除残甲;嵌甲复发2例(2趾),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另1例未处置;感染造成延迟愈合4例(5趾),经外科换药14~21d愈合。本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为10.7%。结论术中操作和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对于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介绍了郑州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期望为本学科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宫颈癌患者和11例健康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CD4+ 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21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占总CD4+ T细胞的(11.17±2.14)%,高于健康对照组(6.96±0.94)%(t=5.974,P<0.05),与NK细胞呈负相关(r=-0.468,P<0.05);CD4+T、CD8+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疾病进展,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水平升高,Ⅱ期+Ⅲ期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占总CD4+ T细胞的(10.80±1.48)%,明显高于Ⅰ期患者(9.34±1.42)%(P<0.05)和健康对照组(6.96±0.94)%(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表达水平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反映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其在外周血的升高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上游调控区-72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方法:对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41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特异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5’上游调控区,并进行基因测序,对-72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725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频率GG、GC、CC分别为0%、7.5%、92.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7.3%、9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G、C分别为3.8%、96.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9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基因-72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河南汉族人群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没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MAD2、BU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人类胚胎染色体分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102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数目,将自然流产胚胎分为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胚胎绒毛组织中MAD2、BUB1 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结果:①102例自然流产胚胎中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50例(49.02%),其中多倍体9例、非整倍体36例、嵌合型5例。②异常组胚胎绒毛中MA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19和0.45±0.0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80±0.21和0.42±0.08,P<0.05)。③异常组胚胎绒毛中BUB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23和0.35±0.05,与正常组(0.98±0.25和0.33±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MAD2在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中高表达,延长了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的有丝分裂阻滞持续时间,在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维持基因组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BUB1是SAC的上游基因,在延长有丝分裂阻滞中不起主要作用,但其正常表达对于SAC发挥功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6.
患者28岁,主因“停经36“周,发热4d,发现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3d”于2017年1月23日急诊人院,核对孕周无误。  相似文献   
67.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A、CNKI、万方等数据库并查阅检索到的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尽可能获取所有相关文献。制定严格的纳入和剔除标准,依据Cocharane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篇RCT,共纳入2363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能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均数差(WMD)=-6.73,95%CI:-9.65~-3.81,P0.001]、收缩压(SBP)(WMD=-6.46,95%CI:-12.33~-0.58,P0.001)、舒张压(DBP)(WMD=-6.01,95%CI:-8.34~-3.68,P0.001)、24h尿蛋白(WMD=-0.87,95%CI:-1.22~-0.53,P0.001)、24h尿量(WMD=640.14,95%CI:301.06~979.22,P0.001)、血小板计数(PLT)(WMD=3.61,95%CI:1.44~5.79,P=0.71)、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WMD=2.20,95%CI:0.94~3.46,P0.001)、血红细胞压积(HCT)(WMD=-1.36,95%CI:-1.62~-1.10,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WMD=0.85,95%CI:0.07~1.63,P0.001)、纤维蛋白原(FIB)(WMD=0.24,95%CI:0.05~0.43,P0.001)等。结论:LMWH联合硫酸镁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比较智能监护(SmartCare)脱机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勇气(SIMV+PSV)、PSV+间断T形管通气(TC)三种脱机方法,探讨智能监护脱机模式是否可以缩短脱机时间和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方法]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本院ICU收治的各种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患者48例,随机分为SIMV+PSV组、PSV+TC组和智能监护脱机组(SC组),进行脱机治疗.记录每位患者脱机开始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脱机时间.脱机成功标准为停用呼吸机48 h以上生命体征平稳,未再进行机械通气者.[结果]SC组脱机时间比SIMV+PSV组、PSV+TC组短,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种脱机方式中智能监护(SmartCare)脱机模式优于SIMV+PSV方式和PSV+TC方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离体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二醇(E2)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时PCOS患者(n=6)和正常对照(n=8)的黄素化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在其培养的不同时间(0 h、48 h、120 h)以睾酮(10-7mol/L)作为底物,分别添加8-Br-cAMP(2 mmol/L)和(或)PDGF(10μg/L)于无血清培养液(TCM199)中,共培养3h后收集培养上清、细胞.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颗粒细胞分泌E2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BSA测颗粒细胞蛋白含量,以校正E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Br-cAMP和PDGF在0 h、48 h和120 h均显著刺激PCOS组颗粒细胞分泌E2(P<0.05);8-Br-cAMP和PDGF联合作用在48 h、120 h显著刺激PCOS组颗粒细胞分泌E2(P<0.05).结论:8-Br-cAMP和PDGF均可加速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内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8-Br-cAMP和PDGF对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