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军  张夏  杨为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6):711-711
1病例介绍1.1例1 :患者女 ,28岁。因反复上腹疼痛纳差近1年 ,加重1周就诊 ,有时于餐后发作 ,有时发作无诱因 ,曾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无异常 ,三大常规及B超均无异常发现。入院后以“浅表性胃炎”给予对症治疗1周 ,症状未见好转 ,服肠虫清两片 ,驱出成虫两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宜宾地区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间的关系,探讨性别和年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筛查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横断面调查,收集2017年6月~2018年3月的体检者1 510例,按年龄分为6组。应用日本爱科来(Arkray HA-818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组HbA1c水平的差异,探讨HbA1c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与规律,计算糖尿病的患病率。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分析不同分析标准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HbA1c水平增加明显。在41~50岁年龄段,男性(6.15%±1.59%)明显高于女性(5.66%±0.99%),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病率的比较中,男性的患病率在41~50岁较31~40岁有明显的增加,从5.92%增加到21.09%,女性患病率的年龄段明显增加则是在51~60岁,从8.16%增加到23.62%,在70岁以下人群的年龄段中,男女均有差异。在总人群的统计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了16%,高危人群达到了23.31%。结论 HbA1c的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有关,不同性别人群HbA1c水平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其筛查糖尿病的准确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前期患者的筛查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GE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征扫描方案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GE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征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影像数据,对患者的主动脉、肺动脉、肺部等各个组织结构进行重建并结合临床诊断,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等级评分。结果 80例患者中,63例患者为心血管源性胸痛,其中37例患有冠状动脉病变, 14例为主动脉夹层,10例为肺动脉栓塞,2例为心包炎;9例为非心血管源性胸痛,其中4例为气胸,3例为胸膜炎,1例为食管疾病,1例为肺部感染;8例(10%)患者未见异常。结论 应用GE64排螺旋CT可以及时、准确的提示急性胸痛患者病因,对于该类患者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异常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血凝仪检测46例初诊APL患者(其中高危18例、中低危28例;12例随后并发DIC)、157例非APL患者和30例对照的PT、APTT、FIB、TT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L和非APL组的PT和D-二聚体升高(均P0.05),且APL组的PT和D-二聚体高于非APL组(均P0.05),而APL组FIB低于对照组和非APL组(均P0.05)。APL患者高危组的PT高于中低危组(均P0.05),而APTT、TT、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后并发DIC的APL患者的PT、D-二聚体水平高于,而FIB低于未并发DIC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L患者PT与FIB呈负相关(r=–0.43,P0.05),与WBC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APL患者PT升高与病情有关,高水平的PT、D-二聚体和低水平的FIB对APL合并DIC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64例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组,95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发病季节、出生低体质量、流行接触史、免疫力低下、高热、呼吸困难、发热时间≥10天、肺部阴影≥2/3肺叶、胸腔积液、血沉≥50 mm/h、C反应蛋白≥8 mg/L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行接触史(OR=2.438)、免疫力低下(OR=3.808)、发热时间≥10天(OR=2.000)、肺部阴影≥2/3肺叶(OR=1.772)、血沉≥50 mm/h(OR=3.062)、C反应蛋白≥8 mg/L(OR=2.192)是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MPP合并EB病毒感染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降低高危因素有助于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观察复方扶芳藤合剂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治疗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将48例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又分3组,分别为治疗组A,治疗组B和治疗组C,所有患者服用的抗病毒药物均为国家免费发放的治疗药物。治疗组在服用HAART基础上加服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百年乐制药厂免费提供的复方扶芳藤合剂,规格:每盒6支装,每支装15 mL。治疗组A采用HAART联合复方扶芳藤合剂日2次治疗(复方扶芳藤合剂服法:每次1支,每日2次),治疗组B采用HAART联合复方扶芳藤合剂日1次治疗(复方扶芳藤合剂服法:每次1支,每日1次),治疗组C采用HAART联合复方扶芳藤合剂隔日1次治疗(复方扶芳藤合剂服法:每次1支,每2日1次)。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受试者血清CD4~+T细胞、CD8~+T细胞、病毒载量变化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3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均平稳提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A与治疗组B的CD4~+T细胞计数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以治疗组B上升幅度最高。治疗前后3组治疗组与对照组CD8~+T细胞绝对计数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毒载量检测不出的人数均上升。治疗组对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趋势明显,且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扶芳藤合剂可以提高HIV/AIDS气虚血瘀证血清CD4~+T细胞计数,提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计数。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PT)-INR监测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对5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正常化比率(INR),记录患者监测PT间隔时间及抗凝期间的并发症。结果PT11.6~48s,PTR1.00~4.13,INR1.05~7.22;82.6%例次PT16.5~24s,PTR1.29~1.88,INR1.5~2.5;监测间隔3~138d,84.7%例次间隔11~70d。出现并发症为发生脑梗死3例,出血8例,2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结论PT对口服华法林的监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INR2.0±0.5为最佳抗凝标准,在患者术后出院INR调整稳定后,监测PT最佳间隔时间为3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