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314例,患者进行数字编号,单号164例纳入试验组(降阶梯思维方式分诊及诊治),双号150例纳入对照组(传统思维方式分诊及诊治),分析2组医生对分诊护士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急诊诊治过程中,2组患者诊断时间、排除危重病例时间及确诊时间、危重病例漏诊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医生对分诊护士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分诊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危重病例的排除或确诊所需时间及对危重病例的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危重病例的排除或确诊时间更短,对危重病例的漏诊率更低.结论 将降阶梯思维的理念应用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中,对患者进行简单有效地分类并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使病情危重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更加专业的救治,可降低漏诊率,较传统分诊思维方式存在优越性,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月就诊治疗的90例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ERCP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ERCP引导下支架置入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随访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胆道通畅时间、生存时间、12个月存活率、黄疸有效缓解率均明显多于或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可显著的改善黄疸及肝功能情况,且可有效的延长胆道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可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的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与c-mycG4-DN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CD)、等温滴定微量量热试验(ITC)、核磁NMR滴定以及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熔点试验等方法,研究吡柔比星与c-mycG4-DNA的相互作用;采用PCR-Stop方法研究吡柔比星对c-mycG4-DNA复制的抑制。结果在电子吸收光谱中,吡柔比星的特征吸收峰随c-mycG4-DNA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减色率AH=9.2%(△λ=4nm);根据热力学计算的结合常数K11为1.0×10^4μmol/L;随着吡柔比星的加入pmycG4-DNA的圆二色光谱在265nrn处的信号变化均匀缓慢,在300nm处出现1个负的诱导信号:在吡柔比星作用下,c-mycG4-DNA5'-末端表面碱基G21-A25发生明显变化,并且熔点升高20.2℃;PCR-Stop试验证实,随着吡柔比星浓度的增加,c-mycG4一DNA的复制能力不断减弱。结论吡柔比星能够以沟槽方式与c-mycG4-DNA相互作用,稳定c-mycG4-DNA四链体结构,并抑制其复制功能.吡柔比星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它能够结合并稳定c-mycG4-DN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2 6例病例中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68岁 ,2 6例患者到院后发现颅内血肿最短 2分钟 ,最长 5小时 ,其中有脑疝形成 9例 ,低于 7分 15例 ,8~ 10分 11例 ,合并胸部损伤 (含肋骨骨折 ) 6例 ,合并腹部损伤 8例 ,合并长骨骨折 13例 ,合并骨盆骨折 4例 ,合并脊柱骨折 3例 ,休克 11例 ,BP多低于 90 /60mmHg ,血压测不到 5例 ,血气胸 2例 ,1例合并枕部凹陷性骨折呼吸衰竭 ,送往手术室途中死亡 ,余 2 5例全部安全运送至手术室及病房。2 早期观察 ,分析病情及时报告2 1 神志 :进行性意识障碍为颅内血肿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医疗需求与有限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开展日间手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合理利用双向转诊进一步优化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医疗全覆盖。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深入探讨日间手术双向转诊过程中涉及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并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承担责任、利益得失等,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日间手术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为双向转诊与日间手术的研究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4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标本(设为结肠癌组)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设为癌旁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检验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β-Tubulin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预后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不同部位、分化程度、临床病理(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β-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均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中β-Tubulin蛋白均可作为结肠癌化疗药物选择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微波消解——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香菇、木耳中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著名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主要成分是甘露醇、海藻糖和菌糖,葡萄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由于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此成为人们经常食用的菌类。干香菇中含蛋白18.64%,脂肪4.8%,碳水化合物71%,并含有十多种氨基酸。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深受世人喜爱,被称之为“素中之荤、菜中之肉”。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润肺补脑、活血养颜”等功效,并能防治痔疮、痢疾、高血压、血管硬化、贫血、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ABS的全称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白色颗粒,易溶于丙酮和醋酸乙脂等溶剂,抗酸碱性能强,遇水即凝结,可用油画颜料调色。自1980以来,我们多次用ABS灌注标本管道,可将动、静脉显示清楚,易于辨认,便于解剖。对有管腔之脏器,也可用不同浓度、色泽的ABS进行连续灌注饱和后,放入浓盐酸内浸泡腐蚀,可制成各种满意的铸型标本,既可供教学用,也可供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