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蛋白及β-G 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β-G mRNA的表达在肝脏癌组织(3.71±0.32)与癌旁肝组织(1.83±0.22)以及正常肝脏组织(1.71±0.32)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到肝癌组织β-G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8.2%±5.5%)、(56.8%±6.2%)和(83.8%±9.1%),呈递增趋势(χ^2=42.33,P〈0.01);β-G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人的门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有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AFP水平无关。结论β-G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5例肝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并分析肝癌组织中β-G mRNA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AFP水平不影响肝癌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β-G mRNA的表达在有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t=7.857,9.341,P<0.05).结论 β-G mRNA的表达与肝癌患者有无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β-G可能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内镜在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既往以手术行胆道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急诊手术风险较大,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问应用内镜微创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36例,疗效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患者女,76岁。20天前起无诱因自觉左上腹胀痛不适,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8.2℃。偶有恶心,无呕吐和腹泻于当地医院静滴青霉素治疗8天无好转,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脾肿大并囊性占位,以脾脓肿于2001—07—10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10年;慢性气管炎史20余年;甲型肝炎史30余年。无呕血、黑便史,无鼻衄、皮肤淤癍史。  相似文献   
35.
华支睾吸虫病在东北地区比较少见,近5年我科遇到5例华支睾吸虫致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误诊为其它疾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28~57岁,均来自辽宁农村,有食生鱼史。出现黄疸3~7天来诊。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染5例,畏寒、发热4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2例;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3例,肝区叩压痛、胆囊增大,莫非征阳  相似文献   
36.
为建立人肝脏及肾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比较,收集10例正常肝脏、10例正常肾脏及8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β-GmRNA的基因扩增产物在人肝脏及肾脏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bp;正常肝脏组织β-GmRNA相对表达含量(1·71±0·32)与正常肾脏组织(1·83±0·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癌组织(3·88±0·86)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查找基因文库β-G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检测肝脏及肾脏组织中β-G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是可行的,进一步对肝癌组织中β-GmRNA变化的探讨,对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将2001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PTGBD治疗的伴发MODS的AAC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 d内手术,n=16)和晚期手术组(4 d后手术,n=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患者PTGBD均获成功,术后24 h内腹痛缓解,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白细胞下降到正常。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10.5±2.4)d,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17.1±3.2)d,(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器官功能恢复率75.0%(12/1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47.4%(9/19),(P<0.05)。结论 PTGBD治疗伴发MODS的AAC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机以发病4 d内为最佳,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