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研究知母总皂苷(total timosaponin,TT)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获得性无助实验,慢性温和应激模型,育亨宾毒性增强实验以及5-羟色胺酸诱导甩头实验等多种动物模型考察TT的抗实验性抑郁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TT(25,50mg·kg-1,qd×14d)可明显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且对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TT(12.5,25,50mg·kg-1,qd×14d)可显著减少获得性无助小鼠的逃避错误次数;TT(25,50mg·kg-1,qd×21d)可显著增加慢性温和应激模型动物的活动次数以及蔗糖水消耗量;TT(50mg·kg-1,qd×14d)可提高育亨宾给药后4h的小鼠死亡率;并且显著增加5-羟色胺酸诱导小鼠的甩头次数。结论TT在多种抑郁模型上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及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33.
从龙牙木Araliaelata(Miq .)Seem .根皮中最近又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 ,通过理化和谱学分析 (MS、NMR) ,确定了其结构 ,将其命名为辽宁木皂苷ⅩⅥ (图 1 )。Fig .1 Congmunoside ⅩⅥ  白色无定形粉末 ,Liebermann Burchard反应和Molish反应均为阳性。正ESI MS给出伪分子离子峰m/z 1 435[M Na] ,负ESI MS给出伪分子离子峰m/z 1 41 1 [M -H]- 。1 H NMR中有 6个糖端基信号 :6 2 0 (1H ,d ,J =8 0Hz,6 1 3(s) ,5 71 (1H ,d ,J =8…  相似文献   
34.
对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药用植物辽东檧木的资源进行了调查,以光学显微镜对其根皮的组织和粉末进行了观察,其根的皮层较层,并含有大量的树脂道,粉末具有大量的淀粉粒及少量草酸钙结晶.  相似文献   
35.
白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蔹的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龙胆酸(3)、白藜芦醇(4)、大黄素(5)、羽扇豆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2和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马齿苋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马齿苋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从马齿苋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马齿苋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马齿苋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等作用。结论临床主要应用马齿苋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较少用于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马齿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该对该植物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苦参碱是从中药苦参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目前主流的苦参碱制剂类型包括注射剂、栓剂、胶囊剂和片剂,处于研发状态的剂型有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和透皮吸收制剂。对临床常用的苦参碱制剂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新剂型的研发,可以显著性提高苦参碱的生物利用度。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扩大苦参碱制剂的临床应用,从而增强苦参碱制剂的临床疗效。这些对中药单体化合物苦参碱的研究及其制剂的开发具有积极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对苦参碱药理活性、制备方法和制剂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以期为今后苦参碱的开发到其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辽东楤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辽东楤木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lucocaulophyllogenin(1)、glycoside st-B(2)、silphioside E(3)、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5)。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辽东楤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
海绵是目前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中最吸引人的海洋生物之一,海绵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大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Phakellia属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软海绵目小轴海绵科,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近几十年来从Phakellia属海绵中分离鉴定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肽、生物碱、聚醚、萜类、甾醇、炔酸等种类,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简单总结,对Phakellia属海绵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知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知母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十七烷酸-1-甘油酯(2,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oate,1)、大黄酚(chrysophanol,2)、大黄素(emodin,3)、构树宁B(broussonin B,4)、单甲基-顺-扁柏树脂酚[monomethyl-Z-(-)hinokiresinol,5]、顺-扁柏树脂酚[Z-(-)hinokiresinol,6]。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