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5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甘油浓度浓度对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回收率、溶血率及残余水含量的关系。方法以甘油浓度分别为3%、6%、9%、12%、15%、18%、21%(w/v)的冻干保护剂处理红细胞,冻干,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数、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血红蛋白量,分析细胞复水后红细胞计数、溶血情况。用热重法测定冻干红细胞水分含量,分析不同保护剂组红细胞的水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复水后红细胞形态正常,甘油浓度为9%、12%、15%时,红细胞回收率分别为(77.08±9.41)%、(84.37±3.42)%、(80.21±9.20)%,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19.82±2.23)%、(17.66±1.17)%、(15.86±2.23)%,相应的冻干红细胞残余水分含量为(19.43±1.36)%、(22.89±1.57)%、(26.17±1.09)%。结论保护剂中甘油浓度影响红细胞冻干保存的效果;甘油浓度为(9-15)%时对冻干保存的红细胞损伤较小;冻干红细胞残余水分含量随保护剂中甘油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ICON渗透树脂和Z350流动树脂早期釉质龋的渗透能力。方法将制备的牛牙早期釉质龋标本随机分为两组:ICON渗透树脂组和Z350流动树脂组,分别使用ICON渗透树脂和Z350流动树脂涂抹标本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牙齿表面,比较两组的渗透深度。结果 ICON渗透树脂和Z350流动树脂与牙釉质接触界面上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树脂突样结构;ICON渗透树脂组中树脂突结构清晰,在牙釉质深层可见树脂突,结合良好;Z350流动树脂组中深入的树脂突结构相对少,渗透的树脂突占界面的比例较少,部分标本界面上树脂突结构不明显。ICON渗透树脂组的渗透深度为(196±13)μm,Z350流动树脂组为(78±11)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5,P<0.01)。结论 ICON渗透树脂在预防和治疗早期釉质龋方面优于Z350流动树脂。  相似文献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急症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压力的增加,致使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致残率极高。对于该症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早发现、早处理。常规处理方法为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无菌敷料疏松包扎,待肿胀消退后延期缝合或游离皮片移植闭合切口。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相似文献   
14.
张嘉  郭艳  梁志兵  宋宁 《安徽医学》2016,37(9):1116-1118
目的 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单腔空肠间置术患者消化道动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辛集市第一医院行全胃切除术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生存期均达6个月,根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观察组(n=63例)与对照组(n=63例),另外设63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对照组全胃切除术后给予单腔空肠间置术,观察组全胃切除术后给予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健康组不施加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每日进餐次数、每日进食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上腹饱胀、倾倒综合征、嗳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x-Y吻合术法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差于单腔空肠间置术,术后不适症状较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重建方法,如果患者体质允许应以单腔空肠间置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直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 POFS)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了解辅酶Q10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215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15例。治疗组在手麻醉后及手术后1~3 d静脉滴注辅酶Q10,10 m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0 X.9%氯化钠溶液。2组术后常规治疗相同。观察记录2组术前及术后1 d、3 d、5 d、9 d疲劳评分( VAS评分)、疼痛水平及BMI水平(术前和术后3、9 d),同时检测术前1 d及手术后1、5、9 d转铁蛋白(TRF)、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IL-6、IL-8、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疼痛评分较术前增高,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BMI术前2组无明显差异( P >0.05);术后2组BMI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前转铁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术后转铁蛋白水平在2组均明显降低,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5)术后2组血清IL-2、IL-6、IL-8、IL-17、TNF-α、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 <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辅酶Q10能够明显缓解直肠癌POFS,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黄鑫  宋宁  熊瑜  张宁 《广西中医药》2011,34(3):44-45
<正>补泻配伍是指扶正与祛邪配伍运用的方法。补,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泻,就是祛除病邪,包括发汗、攻下、消导、理气、行血、利水、清热、祛寒等。金元四大家为金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医家,论补、论泻各有侧重,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08年2月以来,小儿科新引进了安全、无痛快速皮试仪.自应用以来无一例假阳性出现.现报告如下. 用法:用棉棒蘸少许注射用水,轻擦手臂内侧,待干.将药液滴入一次性电极贴,用束带固定在消毒好的手臂内侧,启动皮试仪等待5 min,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癌并发胸水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例卵巢癌并发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55(48~63)岁,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10例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为粘液性囊腺癌,1例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期为Ⅰc期1例、Ⅲc期6例和Ⅳ期5例.随诊5例死于原发病,6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卵巢癌并发双侧胸水多属于肿瘤晚期,手术同时建议积极胸腔注射药物治疗胸水,但预后极差;卵巢癌并发单侧(主要右侧)胸水多非肿瘤转移所致,而是腹水引流入胸腔的结果,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壮医甲诊又叫察甲诊病,是壮医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病人爪甲的形状、质地、色泽和斑痕等变化进行观察,来辨别疾病所在的脏腑区域、寒热虚实、邪正盛衰和疾病预后或转归等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1]。一直以来,壮医甲诊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使用,但由于历史上壮族没有规范文字的原因,使得这一方法没有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以至于至今仍然散落在民间。壮医甲诊是临床初步诊断和辅助诊断以及预测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程进展、预后及转归,而且方便易行,能为许多民间壮医所掌握,但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各地区、各民族医之间极少交流,常各自成一体,以“师徒授受”或“父子相传”模式口耳相传,形成了很多的局限性,使得这一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经验受地域性影响,缺少统一性和广泛性的传播和临床运用,缺乏共性和规范性,严重制约了壮医这一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和临床运用。近年来,国内外对甲诊的研究者日多,中医学亦逐渐重视甲诊,不仅用于判断爪甲本身的疾病,而且作为诊断全身疾病的窗口[2];我们对壮医甲诊的研究,既是对壮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借鉴运用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新的发掘与探索。1壮医临床,甲诊...  相似文献   
20.
应激性溃疡的中药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是机体适应和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强或持久的应激可以使机体的自稳调节出现障碍,引发疾病,如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现代医学认为SU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清楚,临床治疗多应用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易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