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检验科2011年4月-2011年8月分离出的210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6种常用抗生素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判断。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结论:所有菌株无一例对全部抗生素敏感,其中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探索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42例。处方剂量110~160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42块,对比术前、术后物理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42例患者设计、制作的42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CI、EI、HI均相近(P=0.490、0.407、0.893、0.143、0.079),mPD、V150、V200不同(P=0.036、0.007、0.000)。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 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情境教学法可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且有助于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本科阶段要学习的其它主干课程有横向到纵向的贯通作用,起到连接理论课和临床课的作用。结论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首次注射后第2天开始给药,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分别给予为鳖甲煎丸混悬液0.55、1.1、2.2 g/(kg·d)灌胃,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混悬液0.11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共8周。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血清ALT、AST含量及MDA、HYP、TGF-β1、CTGF、TNF-α、VEGF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β-catenin、p-GSK-3β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以鳖甲煎丸高剂量组效果更佳(P<0.05)。各组大鼠肝组织中GSK-3β和AKT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显著减轻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6.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IMT中,4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位于肝脏4例,胃2例,腹膜后2例,肠系膜1例;肿瘤直径为1.8~15cm;8例呈实性肿块,1例呈囊实性。CT/MRI平扫上,9例实性部分均呈低密度或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上,9例动脉期均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性强化。结论:腹部IMT临床少见,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7.
用 EPQ 人格问卷对麻风患者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其 N、P 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少数民族病人的高于汉族病人的,男病人的高于女病人的;有畸残者的高于无畸残的;治愈者的 N、P 量表分与现症病人的无显著差异。作者根据调查结果对麻风患者的人格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用SAS和SDS量表对麻风患者进行了情绪心理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麻风病人普遍存在心理紧张,其SAS和SDS标准均分与健康人有极显著的差异。焦虑和抑郁在麻风病人中十分常见。作者对麻风病人的自杀意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对比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ASAⅠ~Ⅱ级、年龄37~65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麻醉维持方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D组,n=50),七氟烷+瑞芬太尼(R组,n=50)。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患者吸入1.5%七氟烷+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1.0μg/(kg·h)],R组患者吸入1.5%七氟烷+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4~10μg/(kg·h)]。测量比较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所有患者清醒和气管拔管的时间,统计患者恢复期严重咳嗽和躁动发生率。统计患者恢复室内严重疼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测量比较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清醒时间(4.2±2.1min)和气管拔管时间(4.8±3.1min)显著短于D组(11.9±3.6min和14.2±4.3min,P<0.05)。两组患者躁动和严重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恢复室内镇痛数字评分者和自述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R组(24% vs 52%,12% vs 30%,P<0.05)。结论 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联合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在控制苏醒期严重呛咳、躁动发生率方面具有类似的效果,瑞芬太尼在缩短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右美托咪定在减少术后疼痛和尿管相关膀胱不适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0.
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4例股骨干应力骨折移位,均为男性新兵。年龄:18岁3例,19岁1例。均在3个月的新兵训练期间致伤。致伤过程:3例在参加5km越野长跑训练时发生,1例在发生股骨干骨折移位前3周即有股部用力性疼痛的症状,3周后在做一次弹腿动作时股骨干发生完全性骨折移位。骨折部位:均为股骨下段,左侧3例,右侧1例。X线表现:5km越野长跑致伤的3例均为股骨下段蝶形骨折移位,均无骨膜反应、骨痂形成或骨皮质增厚;股骨下段斜形骨折移位1例,有骨痂形成。治疗及结果:均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愈。 讨论 应力骨折是由于低于强度极限的应力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