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不同糖耐量(GT)状态下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常糖耐量者(NGT)及糖调节受损者(IGR)分别按BMI≥25kg/m。分为肥胖与非肥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并以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组和NGT组中的肥胖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非肥胖者,T2DM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T2DM组及NGT组。空腹血清抵抗素与BMI、HOMA-IR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腰臀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抵抗素可能在肥胖发展为糖尿病的过程中,成为预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取次、会阳穴 ,均双侧取穴。次 :10 0mm2 8号毫针向下斜刺入第 2骶后孔中 75~ 85mm ;会阳 :75mm30号毫针直刺 6 0mm ,然后分别交叉连接电针电极于双侧穴位上 ,选疏密波 ,频率 2 0Hz ,缓慢调大电流至患者觉微痛止 ,留针 2 0分钟。电针治疗每日1次 ,连续 5次为 1个疗程 ,以后改为 3次 /周 ,以症状缓解为度 ,但最多治疗 1个月。治疗 30例患者 ,年龄 16~ 74岁 ,平均 5 7 4岁。均有持续性或发作性尿频、尿急伴下腹不适 ,排尿不畅或尿失禁而中西药物治疗无效 ,症状迁延 1年以上 ,多次尿常规正常 ,并除外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肿瘤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较好,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用牵引加针刺、推拿治疗。治疗组60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另服加味独活寄生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对照组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化期刊群》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197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共收集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7例,除1例联合可疑致血小板降低抗菌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26例均可排除其它可疑药物,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21例(76.92%),女6例(23.08%%);其中年龄最大96岁,最小1岁;给药剂量除1岁患者150mg外,其余均为600mg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7~14天(60.00%),停药后恢复时间3~25天。结论掌握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遭受感染、创伤、大出血、大手术等打击后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应激性高血糖(SH)是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糖水平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发生高渗血症,导致多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中枢神经损伤。因此,应激性高血糖影响并预示着病人的病情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化期刊群》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197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共收集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7例,除1例联合可疑致血小板降低抗菌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26例均可排除其它可疑药物,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21例(76.92%),女6例(23.08%%);其中年龄最大96岁,最小1岁;给药剂量除1岁患者150mg外,其余均为600mg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7~14天(60.00%),停药后恢复时间3~25天。结论掌握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10年前因车祸致头颅损伤,行脑外伤手术,术后逐渐出现阴、腋毛脱落,毛发稀疏,声音嘶哑,性欲减退.平常素有倦怠、怕冷、自觉活动后气短;近3年,肤色渐白,偶有久坐站立时头晕,并出现心前区不适伴呼吸困难,同时出现颜面及周身水肿,曾诊断为“心肌炎”,多次诊治无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药外敷合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疗效观察。方法 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均采用中药外敷,一日一剂并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治疗。结果骨折愈合60例,愈合率98.3%。结论中药外敷合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缩短疗程,方法简便易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60例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Ⅱ组60例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结果:Ⅰ组Lysholm评分为69.99±8.62,临床有效率为83.3%;Ⅱ组Lysholm评分为63.98±5.78,临床有效率为60.0%;Ⅰ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